交流站:“无须太注重考试分数” 行得通吗?

笔者认为,如果学生考得不好,是因为学习态度不认真,没有为考试做好准备,那劝导学生还是有必要的。(档案照片)
笔者认为,如果学生考得不好,是因为学习态度不认真,没有为考试做好准备,那劝导学生还是有必要的。(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近来报章屡次报道国会议员呼吁社会大众无须太注重考试分数,应该着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类似的信息看似一股清流,有助于缓冲“分数主义”至上给学生造成的过大压力。然而,我们是否真的能做到无须太注重考试分数呢?

每年年中或年底考试后,学校会举行家长与教师会议,一般上双方会针对学生的成绩来商讨学生的学业成绩等事宜。如果无须太注重考试分数,学校就不应该把成绩当成会议主题,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不理想,或者虽然及格,但达不到学校定下的指标,而与家长及学生强调学校在考试分数上的要求。

笔者认为,如果学生考得不好,是因为学习态度不认真,没有为考试做好准备,那劝导学生还是有必要的。但如果学生已经尽了全力,仍然达不到学校的要求,那学校是否可以“无须太注重考试分数”,对学生成绩的要求降低一些呢?

每个学生的强项不同,十项全能的学生不是没有,但属于少数。有些学生数理科考得好,但语文科可能比较逊色;美术有造诣的学生,运动未必出色;或者课外活动表现标青,但学业成绩未必尽如人意。其实,无论是学业或课外活动,学生尽力而为才是关键,校方太过注重分数,将对家长和学生造成压力。

为了达到学校的成绩要求,部分家长可能认为上补习班是上上之策,这对原本在课业与课外活动已忙得不可开交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吃力的,身心劳累可想而知,也会因时间不够用而必须熬夜,睡眠不足,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补习后,成绩还是一样达不到学校的要求,学生要怎样面对家长、教师与学校呢?除了学业成绩的压力,学生也可能面对其他成长过程的一些问题,例如人际关系的烦恼。这些排山倒海而来的问题所产生的压力,如果没有获得适当的疏导,学生可能会变得郁郁寡欢或得抑郁症。

因此,笔者非常认同“无须太注重考试分数”,这至少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潜能去发挥所长,不必因为在学业尽力后,仍然要面对分数欠佳的压力。至于要如何让“无须太注重考试分数”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或许应该从学校的家长与教师会议开始。

该会议还是可以讨论学生的成绩,但不以这个为主轴,而是更全面与平衡地讨论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包括在学校的品行、班上的参与度、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及互动、课外活动等。唯有这样,家长和学校才能更好地关注及评估学生的整体发展。

我们不能一方面高喊“无须太注重考试分数”,另一方面在家长去见教师时,仍然面对学校“太注重考试分数”的要求。这会让家长感到非常混淆,而学生也将继续面对必须考好分数,以达到学校指标的压力。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