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孔子教育理念对新加坡的影响

字体大小: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第一位教师。他在长达40余年的教育工作中广收弟子、到处讲学,其教育规模之宏大,影响之深远,名震古今中外。

新加坡由于自然资源匮乏,政府深知国民是国家重要的财富。建国总理李光耀曾说:“教育是确保下一代取得成功的重要元素。”因此,新加坡非常重视教育。

建国初期,李光耀决定在全国学校里开设教导儒家思想的课程,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时至今日,政府的许多教育决策方针仍受孔子及儒家思想影响。

孔子开门办学、招收学生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有教无类”。“类”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族类”,即不同的民族;二是指种类、族群,包括贫富、社会地位的不同。孔子对所有愿意学习的人,都无保留地施以教诲,这种胸怀体现了孔子的平等教育观。

新加坡继承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总理李显龙在2017年的国庆群众大会中提到,我国必须提升学前教育水平,因为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他们争取更好的人生起跑点。因此,最重要的目标是为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提供良好的学前教育。

这种平等教育政策,让每一个新加坡人、每一个族群都把新加坡当成自己的国家。新加坡的繁荣与进步,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唯有种族团结、社会和谐,才能全民联手建设美好家园。

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容易迷惘,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容易出现危险。反之,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会让所学的知识有所遵循;在思考中不断学习,就会让所思考的内容有坚实的基础。学习与思考应当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完整而系统的知识。

新加坡的教育政策体现出学与思相结合的学习策略。1997年,教育部提出“思考学校,学习国家”的理念,使国民教育系统有能力应对21世纪的挑战。该理念具体包括三方面:思考技能、信息技术和国民教育。政府强调全方位的教育,让学生从小掌握重要的生活技能,养成学习及发问并重的习惯,培养独立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李显龙曾提出“教得少、学得多”,希望教师能更好地教学,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改进教学质量,用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来装备学生,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这一倡议无疑是鼓励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多思考,不仅学习知识,还要学习技能、技巧和能力,以期达到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平衡。

新加坡在构建终生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既吸引了西方社会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科学成分,又弘扬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在中国古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体系中,就包含着丰富的终生教育理念。

孔子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表明,人生进学的不同阶段以及各个阶段所达到的人生境界,他就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人,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乐趣。

新加坡活跃乐龄理事会鼓励国人终身学习,增进身心健康,乐龄人士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结交新朋友,从而扩大生活圈子。理事会还实施了“代际学习计划”,即鼓励年轻人教乐龄人士学习实用科技课程,如使用微信、面簿等社交应用。这个计划让乐龄人士获得了新知识,而年轻人也能从中加强自信,分享经验。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新加坡的教育政策中得到体现,并且发扬光大。这证明了孔子教育思想的合时性,且具有不可忽视的当代价值。他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教育教学经验,给我们留下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科学地继承、应用和发展这份宝贵遗产,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