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清苦的立国一代

80年代设在本地的一家钢琴厂。(档案照)
80年代设在本地的一家钢琴厂。(档案照)

字体大小:

建国一代经历二战和日治,立国一代算是幸运的了,但日子仍然清苦。

不少孩子都是家里接生,过后就哺乳喂奶瓶长大。奶瓶冲洗一下就泡奶了,没有什么热水消毒的;奶粉罐凹陷了也照买不误,因为便宜。

我们的建国一代父母只要肯做,推一辆小车就上街叫卖,两人胼手胝足养活半打孩子;现在的夫妻却养不起一个孩子。

会走会跑之后,就和兄弟姐妹、邻居小朋友一起玩乐,捉鱼捉虫、打弹珠放风筝,蚊子叮也不碍事,那时没听过什么骨痛溢血热症、自闭症等。生病时盖被焖汗,妈妈说睡一觉就好了。看医生?没有的事。

家里鸡鸭死了,马上煮了吃;红狮汽水要等过年才喝得上。吃饭时间一到,大家争先恐后,迟了就没得吃;哪像现在喂孩子吃饭,又哄又骗的,饭菜扒几口就不吃了。那时拾树枝当材烧,木板、铁罐、塑料袋都是宝,都可以再循环使用,非常环保。

上学后,校服课本都是兄姐留下来的,校服是补过的;当然,这在今天是一种时髦。袜子松了继续穿,鞋子也是廉价货,站在热烫的洋灰地上还会熔化,有一双回力牌篮球鞋算是很拉风的了。学校让老师打孩子,若让父母知道,再打一次,而不是向校方和教育部投诉。

傍晚放学就飞奔回家,到邻居或联络所看黑白电视,大热天就以硬纸皮边扇风边看戏。

《南洋儿童》《星洲日报》陪着我们长大,平日省下零用钱就到坡底书店买书。新加坡河还是脏脏臭臭的。毕业后,一些女同学到工厂工作,男同学不久后也入伍。军队里吃的住的都比家里好,还有自己的柜子和床。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那时代少有不婚的。度蜜月则是随南和旅行社到金马仑,可能也是人生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飞机;然而又遇上“两个就够”的家庭计划。

生活随着建国先驱的打拼、国家的进步而改善;家中电器齐全,穷人家也少不了电视机、电话、电冰箱和洗衣机。

以前不能吃是没钱,现在不能吃是有病,我们已进入先进国世代,要居安思危不忘本,才能再创辉煌。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