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也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陈凤玲获奖感言一度惹争议。(档案照)
陈凤玲获奖感言一度惹争议。(档案照)

字体大小:

红星大奖颁奖礼上,某得奖者开场第一句就引用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句话。这几天在社交媒体上,针对这句话发表看法的贴子比讨论颁奖礼本身还要热烈。很多人对这句话的褒贬用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认为该得奖者对这句话的使用不符合约定俗成的用法。我认为,这其中的错误也许并非如此简单。

这句话的出处是东汉思想家王充《论衡》中《状留篇》的“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可见,这句话本身属于中性,只是表示积累的过程。换句话说,要是指“经过长期努力而使技艺高超或成就显赫”,似乎也能使用。

但由于长期以来这句话总是用来形容负面事物,以强调事态的严重性不是一时所致,而是长久以来慢慢形成的。人们在使用这句话时已带有贬义意味,在颁奖礼上用其褒义自然会让很多人觉得别扭,违反了约定俗成的用法。这就好比“音容笑貌”这个词最早在《孟子》中出现时就是指“言语神态”的意思,但是现在恐怕没有人会把这个词用在活人身上一样。

这个褒贬用法之争引起很大的反响,有些人提议在这里应该使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这才是褒义的名句,用来指“取得成绩的不易”。这确实没错,但如果这名得奖艺人真的是要表达这个意思,那她可能连“自谦”的道理也不懂。这句话只能用来劝告他人多努力,或者对他人取得的成功表示赞赏,怎么能当众肯定自己因努力而获得回报呢?这违背了我们的传统价值取向。

其实,大家不能忽视,这名得奖艺人在说完这句话后,就说“我今天能站在台上,要感谢很多人”,接着感谢了父亲、母亲、同事、粉丝等一批人。这分明是表示谦虚,但也奇怪了,因为通常人们在“冰冻三尺”这句话后面会稍加解释,谈谈如何经长期的积累造就现在的局面,可是她却直接表达感谢了。这种情况的唯一解释就是这名得奖艺人可能并不了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意思,可能误以为这句话是指“并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把“长期积累”的暗示理解为“多人协助”的意思了。

如果真的如此,这就折射出本地一些华语艺人的华文水平的确堪忧,因为可能连常用古语的基本意思和概念内涵都搞不清楚,更别谈所谓约定俗成的褒贬用法能否掌握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