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从三代人生活看国家成长

字体大小:

短短一个世纪,新加坡经历殖民统治、二战、独立,从发展中国家跻身先进国,这种快速成长的奇迹,世上还真没几个。身为国民的我们,又记得多少历史痕迹?看建国、立国和千禧三代人的教育、生活、娱乐和工作经验,又让我们学到什么?

家父17岁离乡背井,从中国南下投靠石叻坡的二伯。父亲是建国一代的知识青年,写得一手好书法。日据时期,父亲逃过肃清一劫,二伯却英年早逝,义顺财启村村长同情他,给他栖身之所,他投桃报李留在村里办学。

父亲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有教无类,桃李满天下。印象中有成绩优异的新加坡佛教总会领袖,也有令人闻风丧胆的双枪大盗胡金支。他敬业乐业,克勤克俭,每几个月准时寄钱给中国老家的大伯,唯一娱乐是过年时带家人到大世界或繁华世界玩一晚。印象中他没看过电影,不曾夜归。我记忆中,只看他哭过一次,就是接到大伯往生的消息,独自关在房里哭了一晚。

我们立国一代过得最精采。童年没有学习压力,读华校或英校注定下来道路。小学时喝牛奶、上课前排队刷牙、别乱丢垃圾等是当时的国民卫生教育。记得1970年的小学离校考试题目是“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当时许多同学家里根本没有电视机,要不是邻居陈大叔刚好买了一台黑白电视,而我又常去串门子,肯定考零分。

中学常赶搭破旧不准时的巴士上学,吊在车门外险象环生。高中时教育进行大改革,原本以华语授课的化学教师得用英语教课。华中初级学院刚开办时,我因为无法转搭三趟巴士去上学,只好放弃报读。

1980年代搬到宏茂桥组屋过新生话,甘榜成为历史名词。当兵时第一次尝试以英语和同袍沟通,以三脚猫英语涨红了脸向长官报到。

立国一代的娱乐丰富,有双秦双林的爱情片,有引领潮流的卡拉OK。洋派的到迪斯科学尊特华达大跳油脂舞。

立国一代是大机会时代,没读大学有工艺文凭也很管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几乎每几个月都有美日投资的工厂开业。打工的工资高,胆子大的自立门户。几个朋友为美国厂商分销零件,做了几年都开名车。从台湾进口电脑配件自己组装电脑出口,也可以赚不少钱,有的还做到上市。资金少的做进出口小生意也不错。总之是百业欣欣向荣,不像现在被电子商务封杀到走投无路。

当时的我们没有看到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背后的危机,也不明白为什么罗莱相机、柯达胶片及诺基亚这么大的品牌会被淘汰。

现在二三十岁的千禧一代,我觉得是最难过的一代。从小在高压学习环境中长大,从报读小一抽签开始,一路过关斩将战胜分流,补习和课外活动填满时间表,换来假期出国旅游的机会。

千禧学子学过高级华文却没机会用,英语说得比洋人好,被派到中国发展的却很多。他们在面簿、Instagram中找到自己,工作时间超长,一个人当两个人用,工资虽高但赶不上屋价和车价。他们面对许多未知数: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工作吗?手上的技能有效期变短怎么办?网络科技万一被黑客搞垮,生活还能过吗?气候变化的危机似乎与己无关,但又像迫在眉睫?

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精彩与未知。昨天的历史不是天方夜谭,只能以父亲遗训“把握好每天过充实的日子”共勉。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