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新加坡河是新加坡的摇篮

作者认为,与黄河、恒河相比,新加坡河显得不起眼,但依然是新加坡当之无愧的“母亲河”。(档案照片)
作者认为,与黄河、恒河相比,新加坡河显得不起眼,但依然是新加坡当之无愧的“母亲河”。(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世界文明发展至今,尽管姿态各异,但其起源往往是一条河。或者说,是河流孕育了人类的各种文明,例如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恒河孕育了印度文明等等,所以有人把河流称为“文明的摇篮”,或者更感性的说法是“母亲河”。

与黄河、恒河相比,新加坡河显得不起眼,但依然是新加坡当之无愧的“母亲河”。河流不论长短深浅,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哺育众生,滋润大地,孕育独特的文明,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

新加坡河孕育了怎样的新加坡呢?首先,商人的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敢于冒险,是新加坡开埠以来一以贯之的传承,也可以说是新加坡文明的特色之一。在世界风云变幻莫测的今天,这些精神品质尤为可贵。

其次,就是那些当时被称为“猪仔”的劳工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忍辱负重、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今日更是难能可贵,更须传承下去。

当70岁的水果贸易商郭三川在电视节目《星期二特写:一座山,一条河》中吟诵当年的歌谣时,我也热泪盈眶:

火船行到七洲洋,回头望我无家乡;想起六亲暗泪滴;若非穷无免过洋。

火船来到石叻坡;望见坡面人生疏;人面生疏语不同;朋友亲戚一概无。

歌谣虽短,却是凝练。先辈离乡背井,饱经沧桑,历尽磨难,义无反顾地坚持到底,才有了今天新加坡的繁荣与昌盛。

《星期二特写:一座山,一条河》可以作为学校国民教育的素材,因为节目生动形象,具体、直观地再现了新加坡的历史,可以让学生透过鲜活的影像,了解新加坡的历史,感受先辈奋斗的艰辛历程。

像“苦力”“猪仔馆”这些历史名词,恐怕现在的年轻人无法理解它们所蕴含的先辈经历过的辛酸与苦难。现在的年轻人只看到新加坡河两岸的繁华似锦,灯红酒绿,无法想象当年的新加坡河上竟然是死猪死狗死猫,甚至是死人漂浮。以此教育莘莘学子,让他们明白,今天新加坡所拥有的一切,并非理所当然,并非本来如此。

如果将《星期二特写》有关新加坡发展史的精华制作成一部纪录片电影,名字就叫《这,就是新加坡》,述说新加坡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如何将一个渔村打造成现代化大都市,多元种族和谐相处,人民安居乐业,我相信会给世界一个启发。

新加坡河虽短,无须自卑;新加坡国虽小,值得骄傲。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