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重视历史传承让侨南小学复名

侨南小学在2014年11月14日上完最后一堂课后,走入历史。(档案照)
侨南小学在2014年11月14日上完最后一堂课后,走入历史。(档案照)

字体大小:

没有陈六使先生就没有南洋大学;有了桑尼拉乌他玛马来中学,马来人包括年轻马来女性才有更多受教育的机会。由于环境改变时事变迁,南洋大学于被迫于1980年关闭;桑尼拉乌他玛中学也于1988年停办拆掉,旧校舍去年拆除以让路给比达达利住宅区。

今年是我国纪念开埠200周年,南大终于以一条路,纪念这位南洋大学创办人陈六使;如今也在比达达利新镇,以一道路命名桑尼拉乌他玛,纪念这位700年前登陆新加坡的巨港王子,做法正确值得赞许。

小时候我就读华校,对先辈创办华校的坚定意志和精神肃然起敬。殖民地时代,从中国南来的先辈,为了不要让后代忘本,确保后代延续秉持华人的传统价值观,不忘出钱出力,五分一角,筹资兴办华校。那个年代,几乎每个乡村甘榜至少都有一所到两所华校,是华校的辉煌鼎盛时期。

独立当初,一切振兴待发,国家改头换面,英文教育吃香,华校生没有出路,局势急转而下,华校没落沉到谷底,纷纷关门大吉。后来,华校为了求存转为注重双语教育,那些比较有名气的会馆学校和教会学校,才能继续求存立足到今天。

侨南公学创办于1933年,创办人是王希元,他毕业自陈嘉庚创办的厦门大学。那年他发动热心教育的同乡筹款,在巴耶利峇韭菜芭一带创校。他在1942年日军入侵新加坡后的那场大检证中被抓走,一去不复返。王希元是个很有正义感,顶天立地的教育工作者,他为人刚直,宁可冒着被日军杀死的危险,也要坦荡荡地表明自己是一名教师而遇害,年仅40多岁。在日治时期那段艰苦黑暗的日子里,侨南公学继续肩负教育使命,没有停办过。

建国后,在政府施行国民型教育的政策下,侨南公学由民间创办的辅助学校交给了政府,得以生存并成为一所政府小学,条件是保留“侨南”校名。经过这风风雨雨的几十年,侨南小学已在各个领域为我国造就了不少社会栋梁和双语英才,积极为社会国家做出巨大贡献。

1980年代,侨南小学从巴耶利峇韭菜芭一带,迁移至淡滨尼第11街。那时候淡滨尼新镇刚开发,吸引不少家住附近的学生前往就读。淡滨尼新镇开发后,那里有多所小学,面对收生竞争压力,侨南小学也能不能幸免,每年收生递减。更大的冲击来自侨南小学正对面的一些执行共管公寓获集体出售,导致许多原有居民搬迁他处,造成学生人数锐减。

由于收生不足,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这所已拥有80多年历史的老学校,在别无选择的压力下,只好与相距不远的励福小学,在2015年合并改名为树仁小学(Angsana Primary School )。

侨南校友有感于母校培育之恩,不舍得让母校被关闭后,就这样走入历史,校友曾联名向教育部建议,争取让一所新小学沿用侨南小学校名,但没有结果。政府部门的运作不能墨守成规,该变通的时候就得变通,更应考虑历史传承。历史是一面最好的镜子,是不能让人轻易遗忘的,何况侨南有这么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创办历史,校名更应该保留。

侨南小学已废置好几年了,它的正对面正在兴建一个拥有2000多单位名叫“聚宝园”的私人大型公寓区,两三年公寓建成居民入住后,居民的孩子必须找邻近学校就读。这是让侨南小学复名的大好机会,希望教育部正视侨南校友的诉求,不要再次让侨南校友失望,是盼。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