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认清身份 别把外语当母语

华族的语文学习、文化传承等究竟出了什么问题?(Unsplash/Raychan)
华族的语文学习、文化传承等究竟出了什么问题?(Unsplash/Raychan)

字体大小:

过去10年,家里有小一新生的家庭,在家讲英语的比率,华族家庭从55%增加到71%,让各界感到忧心忡忡。大家正深入研究华族的语文学习、文化传承等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我国领导人鼓励国人把华语融入日常生活,可谓用心良苦,可是大部分年轻华族父母没有把这些忠言听进耳里、放在心里。他们的看法很现实,只要会英语,在职场上就可无往不利,因为英语是公共和私人界的共同语言。在公共场所,人们看得到的语文大多是英文,包括文件、通告、指示牌、广告牌等,华文的踪迹寥寥无几。这或许是导致年轻华族父母不与或少与孩子讲华语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学校里的华语授课时间少,接触英语的时间占了四分之三以上。要学生少讲英语,勉强他们讲不感兴趣、欠缺亲切感的华语,实在有些强人所难。

以华语式微的趋势看来,华族担心母语成为外语并非杞人忧天。龙莆以君于去年11月19日在《联合早报·交流站》的投函《别让母语成为外语》说,三大种族都有共同的母语隐忧,即有朝一日英语将成为三大种族的“母语”,原有的种族母语将沦为外语;未来新加坡将成为只讲英语的单语社会。那会是什么精神面貌的社会?华族不屑和不会讲华语,开口只会讲英语,但华族可以不认同自己的族群身份吗?

当下,国家领袖和社区领袖都语重心长地呼吁年轻家长改变学习母语的价值观。这不是为了语言的经济价值而改变,身份认同才是重要的因素。然而,要如何改变年轻华族父母的“重英轻华”这种偏颇观念呢?就这一点,我认同《别让母语成为外语》一文提到的“我们唯有在制度和行政上提高母语的地位,各族母语的颓势才得以制止”。学习母语不只是为了经济价值,而是理解和接受学习母语对传承母族语言及文化的重要性,同时更应强调的是,学习母语是文化自信和精神特质的体现。

讲华语运动举办了40年,未能实现“年轻华族父母在家与孩子多讲华语”的愿景。在这种情况下,华社须加大力度从多方面推动讲华语。在学校里,华文教师可进一步鼓励华族学生之间多以华语交流。其次,电台和电视台可制作适合中小学语文程度的节目,吸引学生学习华语。此外,年轻父母多花时间陪孩子读华文书,用华语和英语交替与孩子说话,而不是把时间花在手机和电脑上;学校假期时,可带孩子接触戏曲表演或观赏华语影片,让孩子认识并体会华族文化的绚丽多彩,从而对华语文感兴趣。

去年10月底,一场大火把日本冲绳县的文化遗产首里城付诸一炬,尽管让人痛心落泪,但很快可以重建。然而,族群的语言和文化一旦消失,就难有还原的机会。殷切期盼年轻父母有所警醒,改变态度让孩子学好母语。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