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提升餐饮业公共卫生

根据2015年的一项调查,有六成的国人经常在外用餐,五年后的今天,在外用餐的人或许更多了。(档案照片)
根据2015年的一项调查,有六成的国人经常在外用餐,五年后的今天,在外用餐的人或许更多了。(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在疫情时期,政府一直提醒国人注意个人卫生,也发起在用餐或排队时,保持一米安全距离的措施,目的就是为了预防已染病而不知情的人散播病毒。在这一场战争中,唾液飞沫和距离是关键,而能阻止病毒传播的办法,以戴口罩和保持距离最为直接。

为了确保医护人员有足够的资源打赢这场仗,政府采取的策略之一是没病不须戴口罩,把口罩让给有需要的人。一般民众也响应政府的策略。疫情开始后,一些与公众有近距离接触的服务业员工,如前台接待员、收银员、巴士司机等开始戴口罩,以保障自身安全。唯独餐饮业,迟迟未见推行戴口罩的行动。

数日前到一餐馆用餐,见一侍应生从厨房出菜后,一边把菜捧到顾客桌上,一边不停地说话。坦白说,不知道那一盘看起来非常可口的美食,到底沾了多少口沫。我找来领班,向他表示侍应生捧菜时不应该说话,以避免食物沾上飞沫,他只是不以为然地耸耸肩,什么话也没说。我发誓再也不会光顾那家不以顾客安全为考量的餐馆了。

看看国外的餐饮场所,以日本为例,小至只有一两人运营的拉面馆、寿司店,员工开始接触食材前必定洗净双手戴上口罩,一直到把煮好的食物端到顾客面前,都不除下口罩,以确保卫生。至于餐馆,从在厨房里准备食材的员工、烹煮食物的厨师,到负责把食物捧到顾客面前的侍应生,无一不带上口罩。他们的分工明确,负责招待顾客的员工绝不端菜给顾客。那些身兼招待和端菜的员工,在把菜放在顾客桌上之前,都不开口说话;若真有需要,也会把手上捧的菜移到身体的一侧,才简短地说一两句。

台湾也不例外,不管是餐馆、小食店或夜市路边摊,负责煮食的大多会戴上口罩,确保顾客吃进肚子的都是干净卫生的食物。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地方的冠病疫情似乎都受到较好的控制。

反观新加坡,咖啡店、食阁和小贩中心的熟食摊位,几乎没有员工戴口罩。收银员一般兼顾点餐工作,狭小的空间让他们在把菜递给顾客和面对顾客时,无法避免自己的口沫溅及食物,他们和厨师都有戴口罩的迫切必要性。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餐具卫生。小贩摊位的餐具和调味料都摆在摊位最外侧,方便顾客自取。有些摊位为了更有效使用空间,直接摆在收银机前,顾客点餐时的飞沫直接掉在餐具和调味料上。顾客如果使用现金交易,给餐具及调味料“加料”的可能性也很高。

餐具的放置也有问题。叉子、汤匙和筷子不分头尾地随意放在小塑料篮或罐子里,取餐具时会陷入两难:匙面或筷头向外的,之前不知被多少人碰触过;匙面或筷头向内的,那些不透明罐子底部到底干净与否。我多年在曼谷一家冷气食阁用餐,摊位的餐具都平放在盒子里,盒子盖一半,顾客取餐具时只碰触到手握的部分,就能轻易取出。这个做法非常值得本地借鉴。

根据2015年的一项调查,有六成的国人经常在外用餐,五年后的今天,在外用餐的人或许更多了。我们向来把焦点放在餐饮环境的干净、处理食物者的个人卫生等,却忽略了递菜点餐、餐具卫生这些同样重要的环节。我们不应让这个缺口成为疾病传染的途径。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