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图/unsplash)
(图/unsplash)

字体大小:

疫情不散,人心惶惶,能够健康地活下去,成为手机祝福的话语。过去,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和时间管理等,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个人技能;曾几何时,健康管理成了成功人士的秘密武器。近年健身房和有机食品生意兴隆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果一辈子不比同侪有成就,但能健康地多活几年,看花开花落,也足可聊以自慰了。

虽然医学的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和基因技术的发展,使得疾病诊断与治疗水平不断提升,但医疗成本也迅速增加,国家和个人都可能面临不能承受之重。另一方面,世上没有万灵丹,医院和医生仍常常束手无策。简单易发病如流感,常见慢性病如高血压等,药物只能减缓不舒适感或控制症状,却不能根除。同时,过度检查如X光、不稳定的疫苗、滥用药物如抗生素,甚至增加了对机体的伤害。世人已逐渐明白,无论何种职业,身心健康都是成就事业的本钱。医生没有魔法,健康实际上掌握在自己手中。管好身体、远离医院,皆大欢喜。

从国家宏观角度看,原来看轻病前预防与病后复健、强调病中治疗的枣核型医疗卫生结构,已逐渐由缩短住院治疗、重视病前保健宣传,和病后社区关怀的哑铃型结构所取代。新加坡将病患护理工作下沉到社区,同时加大保健促进局的支持力度,也是因应这种趋势。

从个人角度看,只有每个公民都能够提升健康管理意识,才能实现多赢的结果。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经常运动、饮食适量、劳逸结合、注意卫生及掌握基本医学保健知识,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免疫力。即使不幸染上传染病如2019冠状病毒疾病或骨痛热症,也能依靠自身的“底子”挺过去。如果随着年龄增长患上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甚至癌症,严格遵守医嘱,定期服药和检查,也能像常人一样自在生活。

除了身体,个人的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去年,官委议员王丽婷曾在国会指出,如果不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已工作的成年人和老年人也面临风险。在职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一般人低13%;20岁及以上的新加坡人有两成出现抑郁症迹象;60岁及以上的自杀人数也趋高。

心理疾病也是病,严重时一样必须就医。现代人经历磨难少、抗压能力弱,焦虑、抑郁及恐病症泛滥。笔者在病毒阻断措施实施最初几天,担心不能掌握网上教学手段而影响生计,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情极为烦躁不安。

事实上,车到山前必有路,心平气和反而有利于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与相关知识普及,包括正确面对失业、失恋、生病、痛苦、衰老和死亡这些人生必须面对的事情,理解医学并非万能;妥善处理压力所引起的心理异常如焦虑等;保持健壮身体和乐观心态,与命运和解、随遇而安,将会减轻社会负担。这也应了那句话: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