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盼五金家庭用品店尽早复业

接触商家的稽查员如果可以收集更多资料,扮演协助商家更快复业的角色,会让业者感受到政府的积极性,也可以帮忙经济更快复苏。(档案照)
接触商家的稽查员如果可以收集更多资料,扮演协助商家更快复业的角色,会让业者感受到政府的积极性,也可以帮忙经济更快复苏。(档案照)

字体大小:

《联合早报·交流站》5月22日和25日先后刊登了两篇零售业者的分享。身为零售行业的一员,读后百感交集。

在疫情之前,零售业已面对邻里商场和网店的竞争,生意一年不如一年。我很感激政府与商联会一直以来的努力,除了重新把个别邻里打造出不同的特色,也不断鼓励邻里商家走向数码化,以避免被淘汰。不过,毕竟我们邻里商家大部分不是大企业,没有大企业的人才资源,也不容易吸引这类人才。我们很多老板的教育水平不高,更不要说科技知识了,所以我们的转型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物力和财力。现在这个病毒阻断措施,可能会让我们之前的努力白费,甚至无法翻身。

虽然我的生意属于五金行业,但是为了创新和配合邻里需要,我的店面也售卖其他相关产品,如家庭用品、小电器、风扇、热水器、卫浴产品等,尽量把家里不论是维修或装修所需要的产品,都一一备齐,也提供安装与维修服务。这个改变让店里展示的五金产品比率不断下降,虽然如此,我们还是提供预订服务给需要五金产品的顾客。因为我们发现,购买五金产品的顾客多数会要求送货服务,这样我们就无须让过多五金产品占用店里的空间,毕竟租金不便宜。

4月7日政府实施阻断措施后,这一度产生混乱,到底自己是否属于必要行业?开始时,建屋发展局职员来巡逻时,劝告我关店,理由是必要行业里的五金店指的是纯五金,我的商店有家庭用品,不属于五金业。我们只好暂停营业。

心想只是到5月4日,大约停业一个月,配合政府的补助措施,现金流应该不会有多大的问题,一个月还是可以挺过去,而且有网店可以做销售。不过,我的营业额只有阻断措施前的20%至25%。后来4月21日政府宣布,把阻断措施延长到6月1日,虽然我有点担心害怕,但是当时确诊病例居高不下,也能了解政府延长措施的难处。

现在眼看社区确诊病例已经维持在个位数,而且大部分病例属于已知感染群,但是政府还是把零售业归在第二阶段解封,坦白说,听到这个消息,真的如晴天霹雳。

政府已经放开理发业这些很难避免人与人接触的行业,为什么不能让其他零售行业,也在加强安全距离等措施的情况下恢复营业呢?我们可以禁止顾客入店,有需要的顾客在店外排队,如果保持1米的距离不够,可以2米,由服务员从店里取货交给顾客。我们的风险可以降到最低,而且顾客也不如泡泡茶店或商场那么多,很难出现拥挤的场面。

另一方面,如果政府担心我们的营业会使更多人离开住家,我觉得这是没有必要的担心,因为要出来买东西的始终会出门,我们不营业他们也会去超市,造成超市更加拥挤。如果担心我们这类小商家无法有效控制人流排队,无法妥善风险管理,我们可以安排员工上新技能资格(WSQ)的人潮管控和策划课程。我们只需要指示,我们都愿意配合。销售几种食物的泡泡茶店可以恢复营业,卖家庭用品的五金店却不能,这样的松绑方式很容易让人觉得有欠公平。

我也希望建屋局的稽查员在巡逻时不要只是取缔,而是帮忙贸工部了解民情,向贸工部提议如何让商家更快地恢复营业,毕竟贸工部无法了解个别商家的营业模式。接触商家的稽查员如果可以收集更多资料,扮演协助商家更快复业的角色,会让业者感受到政府的积极性,也可以帮忙经济更快复苏,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