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关注孩子的肢体语言

我们要熟悉幼儿的肢体语言,倾听孩子的心声,也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传递我们的爱,让这种爱成为孩子信心的源泉、成长的能量。(图/Pixabay)
我们要熟悉幼儿的肢体语言,倾听孩子的心声,也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传递我们的爱,让这种爱成为孩子信心的源泉、成长的能量。(图/Pixabay)

字体大小:

许多心理学理论认为,人际交往有至少60%是通过肢体语言完成的。低龄孩子因为无法熟练地使用语言,所以比成人更须要借助肢体语言表达自己。成人如果懂得孩子的肢体语言,和孩子沟通起来就容易多了。

我们学校最近向华文教师推荐了一篇文章《学会倾听孩子的身体语言》。这篇文章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幼儿肢体语言。比如吮吸手指,有些年幼孩子感到紧张不自在,就会吮吸手指寻求自我安慰。如果幼儿过了“口腔期”仍吮吸手指,父母和教师应避免粗暴地制止,而是应该反省自己是不是对幼儿关注不足。

如果孩子在熟人面前态度冷漠、寡言少语,这通常是不自信的表现。父母应避免指责孩子不礼貌,而是与孩子解释什么是“礼貌”,并加以示范引导。父母平时也应多关心孩子,尽量为孩子找回自信。如果家长给予胆怯或害羞的孩子足够的关爱,他们也可以变得更阳光、更自信。

孩子的自信心,来自成人的关注与尊重。当孩子不停地奔向长辈,展示自己的涂鸦,或者拿着自己的玩具,不时在长辈面前晃悠时,作为长辈的要避免摆出不耐烦的表情。可以的话,应暂时放下手边的事情,认真欣赏一番,满足孩子对表扬和关注的需要。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

通过肢体语言,我们还能识别孩子的一些不良心态,如霸道、任性、撒谎等。例如在面对批评时,有些孩子会坐在椅子上,放松地把四肢摊开,这是对抗权威的表现。如果成人无视孩子的这种肢体语言,只会助长孩子任性的坏脾气。这个时候,父母或教师可以要求他立刻坐直,或者直接坐到他的椅子旁边,直到他收起自己的肢体语言。

如果孩子某个时候突然低头不语,做出揪衣角、搓手等动作,或许是他撒了谎,或者做了什么错事。成人应该注意到这些反常现象,及时与孩子沟通,倾听他的心声。

如果孩子在某个时期性情突然变得很安静,或者很暴躁,我们就应该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并加以干预。许多时候,孩子突然变得调皮、淘气、不听话,很大的可能性是缺乏关注。与其苦口婆心地与幼儿讲一些他们并不明白的深奥道理,不如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句恰当的赞美。这些都能打消孩子的疑虑。

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的投入与付出,也需要我们的耐心、关心和爱心。我们的爱,能带给孩子安全感和信心,深刻地影响孩子的性格和行为。我们要熟悉幼儿的肢体语言,倾听孩子的心声,也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传递我们的爱,让这种爱成为孩子信心的源泉、成长的能量。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