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思考疫情中的中元

全国夜市中元会8月22日派发福物礼包给会员。(档案照片)
全国夜市中元会8月22日派发福物礼包给会员。(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从新闻报道不难发现,因疫情肆虐,许多华人庙宇已宣布暂停各项大型庆祝活动。由许多庙宇和民间社团所组织的中元会也不例外,在祭祀仪式和宴席喊标方面,选择一切从简。庆赞规模的缩小,意味着大家“简单做,简单拜”,但其实一点也不“简单”,诸如宗教专员、纸扎和菜馆等业者,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我们也听不到现场那种竞标与传统歌仔戏曲交错的声音,少了该有的中元气氛。当然,在此非常时期,生命安全最为珍贵,配合国家防疫措施,作出让步还是必要的。或许,我们现在更应该思考的是,在后冠病时期,如何再次定义和诠释中元?

新加坡作为多元族群和宗教的国家,维系信仰之间的和谐,至关重要,而包容与交流的基础,实则在于理解。传统华人信仰本就是一个儒、佛、道三教混合及互动的文化载体,唯有通过既理性又感性的深入探究,方能确保其合理性和延续性。中元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和切入点,也可以作为其中一个拉近不同群体认知距离的纽带。

俗话说,“七月鬼门开”。中元就像其他宗教节庆一样,带有神秘色彩。但是,当把面纱揭开,中元基本上反映的就是一种“善”与“圆满”的想望,是信仰者对于自然界和生死的一种理解,亦即普施幽魂、祈求救赎的概念。再者,若进一步观察会发现,庆赞中元背后承载着浓厚的物质文化,从不同方言籍贯祭祀时所使用的食物供品,到各类纸扎神像,再到多种仪式的演绎,皆甚具视觉艺术性;可惜的是,它们通常不受重视。另一方面,群体集资共同展开中元祭祀,所表现的是一种团结与凝聚力量。许多时候,中元宴会喊标活动,不仅是为了弥补运作费用,亦有慈善效益,即帮助一些慈善团体筹款。

令人深感遗憾的是,许多中元会面临青黄不接的问题,有的也已告终。从往年《联合早报》报道可知,不少民间中元会因缺乏年轻接班人,最后黯然消失在历史进程中。此外,许多人要么盲目地拜,要么视中元为纯迷信,致使其跳脱不了老旧思想的刻板印象。难道中元或中元会真的没办法适应时代的更替而必遭淡化,成为名副其实的“遗产”,慢慢耗尽?

今年的中元,注定在低调中度过。与其纠结于各方面的损失,不如停下脚步,放眼未来,思考如何从知识、运作和逻辑层面,对中元进行解构与重构,并寻找出路,发扬中元文化教育意涵。在顺应时代背景之下,使中元会得以重新包装,而不是随着老一辈的逝去,逐渐退出华人宗教信仰舞台。

年复一年,“好兄弟”依然期待着农历七月的到来,信仰者也会拜拜,这或多或少说明了中元会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冠病疫情终将缓解,百业终将复苏,明年的七月,中元文化会重启与进步;但千里之行,必须始于相关信仰者、业者与理事的足下。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