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改善医疗费用支付程序

(图/Pexels)
(图/Pexels)

字体大小:

我是立国一代,目前已退休。今年8月,我得了骨痛热症,住进樟宜综合医院接受治疗。我丈夫看我很辛苦,等待B2病床的人又很多,他选择让我住B1病房。

住院的两天,我的心电图检验显示心脏有点问题,在出院时医生让我隔一段时间,回去做心电图检测(2D ECHO)。这次的检测费用是400多元,柜台职员说这是私人收费(private rate),因为我之前住的是B1病房。

检测后两个星期,我到樟宜综合医院看检测结果,医生建议我另行做跑步机测试,或者注射药物。我告诉他之前的收费很贵,他说如果我要享有较低的收费,可以去综合诊疗所拿一封转介信,然后医院会给我安排另一个看诊日期。

我的问题是:

一、为什么医院要病人绕一个大圈,经过综合诊疗所转介才能获得较低收费,而不能依照病人的经济状况收费,如退休人士、无收入者,就直接给予较低收费?

二、由于我是用保健储蓄(Medisave)支付医药费,每次看完医生后,收据上必有“Interim”(意即临时收据)一字,但保险公司不接受这样的收据。为什么医院不直接检查病人的保健储蓄户头,确保有足够的钱可以扣,那病人就不必在两个星期后,再跑一趟医院领取没有“Interim”字样的收据?

以上繁琐的过程浪费病人、医生与柜台职员的时间与精力,也增加医院职员的工作量。

医院是否可以通过病人的身份证号码,查明是否属于无收入者,是否拥有CHAS卡、建国一代卡等,是否需要医疗津贴,以及保健储蓄户头余额?这样一来,当局可以简化收费过程,为年长病人省去一些不必要的奔波。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