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应和会馆的未来

应和会馆建立于1822年,是本地历史最悠久的会馆之一。(谷歌街景截图)
应和会馆建立于1822年,是本地历史最悠久的会馆之一。(谷歌街景截图)

字体大小:

应和会馆建立于1822年,仅比莱佛士登陆迟了三年,是本地历史最悠久的会馆之一。会馆由一群热心社会的客籍人士所创立,名为嘉应五属应和会馆。所谓“嘉应”就是指(嘉应州),“五属”就是梅州(过去称梅县)、蕉岭、平远、五华和兴宁,这五个地方的人总称为嘉应州五属人士。

那时的中国四分五裂,土匪当道,民不聊生,祖辈唯有远离是非地到南洋群岛。他们寄人篱下,遇上种种困难。在这种情况之下,同乡决定创立会馆,帮助那些生活比较穷困的乡亲,或刚到新加坡没有工作和落脚处的乡亲。

移民的后代后来都成了公民,也享受到公民的权益,过着和祖辈完全不同的生活。会馆发挥了它的历史角色。尽管如此,应和会馆的会员仍希望它的会务和角色能更上一层楼。这需要全体会员的通力合作,以及寻找年轻一代的接班人,才能继续让会馆发扬光大。

笔者举数个雏议让乡亲探讨:一,鼓励学有专长的年轻人组织青年团,推行各种活动,如语文学习、传统文化、客家佳肴烹饪、专题讲座、歌词创作、书画学习、动画片制作、华乐演奏等。

二,善用年轻人的魄力,主办室内户外活动,如寻找失落的甘榜景点和独特的旧建筑物,组织客家美食节和旅游活动等,以增进会员之间的互动。

三,坐落在直落亚逸街的应和会馆翻新落成后,可对外开放,邀请学校或团体前往参观。此外,联邦巷有一块占地4英亩半的土葬坟场,是本地少数的“模范坟场”,虽然面积很小,但应该可以扩充种植药草,供本地中医药研究之用。

以上所提的雏议有些可立即付诸行动,有些须要花时间探讨,也希望能抛砖引玉,鼓励乡亲会员提出更好的建议,同心支持应和会馆继续发扬光大。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