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刚:岁月不留人

字体大小:

吴俊刚

吴俊刚专栏

岁月不留人,我们看到新加坡的建国一代领导人逐一故去。在今年的国庆群众大会上,李显龙总理演讲中途突然眩晕,须休息一个小时,在恢复中断的演讲时,他也感叹岁月不留人。但他说这句话,迫切感似乎更大于感叹。因为,他接着就谈到新加坡政治领导层的接班课题。

1984年,与总理同时踏入政坛的二十几位新议员,个个都只是三十几岁,风华正茂,一转眼,却都已成年长人士。这期间,新加坡首次出现总理换代,吴作栋成为第二位总理。不旋踵间,李显龙继任为第三位总理。现在,接班课题又迫在眉睫了,而总理似乎也有时不我与之感。

一般新加坡人看来也有点焦急,因为,截至目前为止,大家都还看不到一个明显突出的总理继承人。这和此前吴作栋与李显龙等待出线的情况很是不同。他们都担任过长时间的副总理。如今,到底谁是同侪中的首领(first among equals),答案呼之不出;而现在离下届大选和总理决心要交棒的时间表2021年,是越来越近了。

指定接班人的做法,在建国总理李光耀手头就已经被否定了。他见过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失败例子,因此,即便有个人看法,还是决定由第二代内阁成员和人民行动党议员推举群龙之首。这个“传统”看来不会改变。因此,日前行动党主席许文远还特别重申,新总理人选将由第四代团队推举。

目前,年轻部长们强调的是“班子”或团队(Team)而不是总理人选。现代国家治理复杂多端,需要各种专才,不能单靠一个魅力型政治人物(像菲律宾现在的杜特尔特总统)。所以,先确保有一个好班底,是新加坡式良好治理得以延续的先决条件。我们需要专才治国,而不是会说不会做的政客当道。所以,行动党向来是在全国范围内物色治国人才,并不是局限在党内。这是第一代领袖留给新加坡的一个宝贵政治传统。

那么,目前准备在下届大选后接班的年轻班子,是否足以胜任愉快呢?这当然还得经过时间的证明和考验。不过,我们应该可以同意,他们都是“有料”的人才,统领过军队,或是掌管过政府部门。在执政党心目中,他们也都具有献身为国的精神。他们目前都是四十几岁,再经四五年的磨练,到下届大选就都逼近50岁了,总体经验也是足够老道的。

不过,群龙不能无首。内阁终须有一位群龙之首的总理来领袖群伦,担任政府首脑。现在政府的总理,犹如古时的宰相,所谓“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政府的运作,仍然需要一个首领,不能事事群治。就如现在已成了年度大事的国庆群众大会,还是得由总理负起向国人分析天下大势、阐释政策、凝聚民心民意的重任。在外交上,总理的角色同样无法替代。他就是新加坡的国际名片。

这就要求总理人选必须具备比一般内阁成员更加全面的能力和政治魅力,尤其是领导能力。在现在的新加坡,总理的能力也包括掌握多种官方语言的能力。例如在国庆群众大会或竞选时,总得用华巫英三种语言。这不是求全责备,而是与群众直接沟通的需要,是政治的现实。

又比方,在国会里,一位有能力但缺乏辩才的总理,就很难应对来自反对党的唇枪舌剑。如果他连反对党也应付不了,就谈不上要说服一国之人了,遑论要人民接受为长远国家利益所推出的艰难或痛苦政策。

所以,总的说,团队固然重要,总理尤其重要。总理在群众大会上突然晕眩,确实叫许多人吓了一跳。据一位友人说,有人还吓哭了。这多少折射出民众对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总理的健康的担忧。

在过去的两次总理的换班过程中,都有较为明显的接班人崭露头角,与目前相对不明朗的情况比较,人们自然有些着急。古话说,“锥处囊中,其末立见”,尖锐的锥子即使放在袋子里,锐利的锥尖也很容易就穿破袋子显露出来。这比喻有才干的人,才华会自然流露。

如果在一个团队里,大家都很谦让,一味强调团队精神,不愿冒尖,那也是有问题的。对民众来说,这会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感。相信除了国人,外国投资者也会有一定的忧虑,毕竟投资者也很希望看到新加坡政治保持持续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现在,包括本地媒体在内,一般认定第四代领导核心指的是王瑞杰、陈振声、黄循财、陈川仁、黄志明和王乙康等人。可是这些内阁成员还没有一个担任过副总理的职位,要他们中的一人在下届大选后就跃居总理要职,不免操之过急。他们毕竟都不是搞政治出身的,学习曲线长一点是较稳当的,即使总理可能在这一两年里改组内阁,他们当中有人可能在改组中升任副总理。

基此,有些观察者认为,如果李显龙总理坚决要在下届大选后卸任,也可能出现过渡性的安排,即由目前的两位副总理之一,张志贤或尚达曼,出任总理。这样的可能性当然是不能排除的。因为,第四代核心成员相信也希望有更长时间的磨练和考验,以证明自己的实力。如果这是他们的共同意愿,那也未尝不可。不过,这也只是一种猜测。

岁月不留人,时间也很紧迫,相信多数国人还是希望越快结束这类猜测和等待越好。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前国会议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