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绍安:营造亲母语的环境

字体大小:

观点碰撞

最近南大食阁招牌禁用华文及“讲华语运动”推介仪式出现华文错别字,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和批评。从大家对这两件事的关注,不管是正面或负面的批评,都证明大家还是关心华文、华语在新加坡的生存与发展,这是令人感到欣慰的。

以下是我个人对华文在新加坡使用空间的看法和感受,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大型的路演。我参与了好多次的教育与资讯路演,看到主办单位花了不少人力和财力,在商场或主要景点主办大型社区活动,目的是向大众传达重要的讯息。

由于英语是行政语言,加上我国是个多元社会,活动全程用英语进行,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主办单位却忽略了许多参与活动的乐龄人士,他们听不懂英语,也看不懂传单上的英文,仍旧兴致勃勃地排队参加游戏,目的是为了领取形形色色的小礼品,但却把主办单位所要传达的讯息给忽略了。

而主办单位在做工作反馈时,在计算参与总人数时肯定超额,但说到讯息是否传达了,由于语言障碍,则肯定不达标。所以说这类路演一般是热闹有余,成效不大。

许多行政单位花了纳税人的钱,还乐此不疲地继续做这类效益不大的路演,忘了善加利用母语作为有效的宣传途径,可以把主要的讯息直接传达给不谙英文的参与者,这是有关单位必须检讨的。

二、华文在购物中心和食阁的问题。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本地购物中心的华文名称从大楼的外观消失了。商场内的招牌也很难再找到华文,除了一些中式餐馆和华文语文中心还保留华文之外。而食阁的摊位的名称也只有英文,只是菜单还保有华文,至于超市的货品名称,好多年前也已被省略了。

如果有人问起这件事,管理层肯定会给你一个既傲慢又似乎合理的标准答案,那就是英文是行政语言,大家都看得懂,加入太多语言,既不美观也会造成混乱,而且除了英文,大家也看得懂他们精心设计的标志,似乎忘了多元文化才是新加坡的特色,这也造成新加坡更快地步入单语社会。

而关心母语生存与发展的各方人士,也深怕被指责挑起敏感的语文问题而变得三缄其口,只求明哲保身。无形中更让这些不懂珍惜母语的人限制了母语的使用空间。至于公寓的华文名字和组屋区的华文名称,也在没人理会下,被所谓的行政单位和管理层在节省开支的原则下取消了。

三、华文电台和付费电视单位忽略了华文儿童节目。虽然最近各家华文电台不断吹捧收听率领先别人而沾沾自喜,殊不知新加坡年轻一代已很少有收听华文电台的习惯,换句话说,若干年后,华文电台如果不设法吸引年轻听众,其前景堪忧。因此,开设儿童节目,培养少年广播员,设法走入校园搞活动,才能让华文广播传承下去,这是迫切需要做的事。

至于付费电视,不知何故,多年来竟无法提供华文儿童节目。一直到去年才看到支持母语的商家开辟了一个华文儿童频道,真是久旱逢甘雨,希望这家媒体公司再接再厉,为新加坡儿童营造更多接触华文的环境。

四、家长与孩子用英语沟通造成的问题。本地年轻家长习惯用英语与孩子沟通,间接减少孩子接触母语的机会,再加上英语已成了大环境的强势语言,这对孩子们学习母语非常不利,再加上学校里同学之间也只用英文交流,华文变成只是课堂语文,无形中学生学习母语将面对更多困难,并且也削弱了孩子在课业上的竞争力,这是许多年轻家长没有意识到的大问题。

既然提出那么多令母语学习困难重重的现状,我也顺便提出一些建议,让热爱与推广母语使用者参考:

一、为了营造亲近母语的环境,三个负责推广 母语使用的组织应该互相合作和谅解,不让有关单位找个借口,提出因多种语文带来种种的不便作为理由,堂皇地列出只用英文,间接促成单语社会的形成。如何解除母语相互限制对方的发展和使用,让不珍惜母语的人士没有借口,是避免成为单语社会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二、华社如各个宗乡会馆、民间组织,包括各个华文读书会应该多用母语主办亲子活动,增加年轻家长主动用母语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并且开办和设计多一些适合儿童与年轻人的活动,唯有这样,会馆文化和华文读书会活动才得以传承下去。

三、举办教育讲座,教育家长如何有效的协助孩子学习母语,包括带孩子参与社区母语活动,出席讲座与工作坊,也可学习利用资讯科技,让学习母语能与时并进。在这方面推广华语理事会已经踏出了第一步,成功的举办了亲子才艺比赛,让孩子与家长轻松自在地使用母语。

个人认为,既然年轻家长已养成与孩子用英语沟通的习惯,推广华语理事会或许可以坚守推广华语使用的目标,把活动集中在说和讲,把目标放在新加坡人,尤其是年轻家长身上,通过活动鼓励家长多用华语与孩子沟通。

四、热爱华文的华人企业家在推动华文的使用上也可以出一分力,例如在所拥有的商场或食阁,适当地提供或营造有利于母语学习的环境。

五、许多华文老师深深感受到我们的大环境对华文教学的不利,许多孩子都不喜欢华文,我们看到孩子们使用智慧型手机都以英文为主,实际上,目前华文的网络与资讯也非常丰富,老师或许可以利用华文组成班联系组,下课后,除了一般的班级通告,老师也可以把有趣与带有正能量的资讯与视频,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外仍旧能通过手机,自在地使用华文。

最后我想说的是,推广华语理事会、保健促进局、新捷运、民众俱乐部、新加坡文物局、旅游局等机构,都先后在网站、面簿、海报、视频等,出现了中文翻译错误或使用错别字的笑话,虽然最近部长已发出加强审查程序的一次声明,但只要负责的部门缺少精通双语的人才把关,错误还是无法避免的。

以新加坡人的办事原则与智慧,应该是期望政府带头,再由民间团体配合,成立一个跨部门委员会,认真探讨如何改善面对公众的部门正确使用母语问题,如何安插精通双语的人才在这些组织里发挥作用,以避免语文使用错误的笑话层出不穷,例如在进行推介仪式前,主持人和精通双语的负责人必须事先进行一轮严谨的彩排,审查投影片、视频和讲稿等,避免出现错误。

我认为不管主持人临场经验有多丰富,参与严谨的彩排还是必要的。至于是否成立特别部门认真对待母语正确的使用,当然是希望有关方面给予认真考虑。

作者是退休教育工作者

为了营造亲近母语的环境,三个负责推广 母语使用的组织应该互相合作和谅解,不让有关单位找个借口,提出因多种语文带来种种的不便作为理由,堂皇地列出只用英文,间接促成单语社会的形成。如何解除母语相互限制对方的发展和使用,让不珍惜母语的人士没有借口,是避免成为单语社会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