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彬:两岸三地的“新秩序”

字体大小:

中国聚焦

2014年是两岸三地关系的转折点。这一年,台湾发生了“太阳花运动”,香港发生了“占中运动”。尽管两场运动的直接指向是台湾的马英九政府和香港的梁振英政府,但背后却都共同指向了大陆。

虽然当初两场运动都收获了一定的成果,但今日重新审视,却发现这两场运动最终把两岸三地更加“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可以说,两岸三地的命运,从来没有如此“紧密”过。

太阳花运动最终让马英九政府丧失了执政能力。虽然直到2016年马英九才下台,但在那之后他已经很难有实质性作为,尤其是在两岸关系上。这一场运动还让国民党变得四分五裂。经历了台湾总统选举、党内主席选举多次斗争后,国民党至今仍未能恢复。团结只是政客口中的话语,从没有在现实中有过这样的行为。

本来,这给民进党很好的机会。毕竟到2016年蔡英文上台执政时,民进党既控制了总统府,也控制了立法院,实现了全面执政的历史性时刻。

但两岸关系的冷冻、太阳花运动时崛起的时代力量,都给蔡英文的执政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以至于现在,台北市长柯文哲成为台湾内部能够与大陆接触的唯一代表性力量。而在民进党内部,诸如台南市长赖清德等人喊出的“亲中爱台”等口号,似乎试图借此挑战蔡英文的地位。

太阳花运动在当时成功阻击了大陆与台湾关系的进一步拉近,今日的两岸关系,却也似乎更加疏远了。但问题是,看到台湾这些政客的表现,似乎很难说两岸关系真的越来越远了——即使北京与台北的关系断了,但北京对台湾的控制力、影响力,却没有因此而减弱。

同样的,被北京的影响力、控制力制约得更厉害的还有香港。2014年的占中运动彻底改变了北京对香港的政策。相较于台湾的太阳花运动,香港的占中运动并没有取得那么多的成就,但却一样诞生了新的政治力量。

只是这些政治力量,并不是为香港的政治反对派提供新的动力。恰恰相反,它让传统的泛民派力量更为分散,处境更为艰难。随着北京对香港管治的力量越大,两者之间的分歧也越大。可能在对北京的态度上,他们并无差异,但在行动上就不尽相同了。

在某种程度上,无论是太阳花运动还是占中运动,都从根本上改变了台湾与香港传统的政党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新的、更为激进的政治力量。这些力量都不足以改变北京对台湾、对香港的态度与控制能力。相反地,这些力量促使北京施加更大的力量来影响和控制这两个地区,进而产生了两岸三地“新的秩序”。

两岸三地这种“新秩序”,背后源于更为深刻的秩序变化,其一是全球进入新秩序的构建过程。

本来,占中运动和太阳花运动是全球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产生的反精英政治、反全球化占领运动中的一部分。金融危机的出现,削弱了美国等传统民主政治国家的力量。这些国家陷入了巨大的政治麻烦中,这给了中国主导全球事务的机会,积极地改变全球旧有的秩序。

而这种全球性新秩序的构建,也与中国内部新政治秩序的重建有关。习近平的上台,其个人政治抱负通过反腐等一系列手段,改变了原来的集体领导的治理方式,打破规矩,结束旧有的政治秩序,更好地掌控和主导中国的方方面面,更能随心所欲地实施其目标。

正是这两种背景之下,两岸三地出现了“新秩序”。台湾与香港试图摆脱、反抗北京对这两个地区的影响与控制,但很不幸的是,北京却是深度影响这一次全球新秩序的重构。北京的影响力与控制力,在自1949年之后,从来没有达到过此刻的高度。两岸三地的这种新关系,只是中国在全球、在国内重构秩序的一角而已。

现在的问题是,这种“新秩序”会持续多久,台湾与香港又如何在这种“新秩序”之下,寻求自己的空间?这既取决于国际力量的变化,也取决于中国大陆内部力量的变化。只有充分考虑到全球与中国内部秩序重建这两大背景因素,或许才能更好地理解台湾与香港还有多少政治想象空间,才能更好地处理彼此间的关系。

作者是广州自由撰稿人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