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克恩:感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字体大小:

教育课题

新加坡不断落实智慧国的愿景,欲借助科技改善国人生活素质,并在重大领域增进发展,提高总体生产力。教育部更是顺应此势头,加大科技应用在教学的力度,让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如今人们生活处处离不开科技的大环境里,如此做法似乎是合理的。然而,我们若退一步思考,教育本是百年树人之大业,重视的是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根基,以应对未来生活挑战;而扎实的根基需要的是漫长的磨炼与培养,科技的便捷功能是否与此相抵触呢?

我们说十年方可磨一剑,如今利用科技可能无须十年,甚至十天便可化学加工打造一剑。但此剑可否与彼剑相提并论?

在2015年的一项调查研究报告中,由经合组织(OECD)展开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发现,学生表现并未因课堂大量使用科技资讯与互联网而取得显著进步,而且使用频率越高的学校,学生表现就越差。

此外,被誉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智库之一的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不久前发表一篇由密歇根大学教育学、经济学与公共政策学教授苏珊·戴纳斯基(Susan M. Dynarski)撰写的论文也揭示,科技器材在课堂上的使用并不会加强学习效果。如今高校生一般认为打字速度比手写还快,所以在课堂上纷纷放弃笔和笔记本,转而以电脑记录。

美国几所大学对此做了调查与研究,结果如苏珊在文中所提到的,相比过去的学习方法,使用电脑做笔记的学生,无论是学习效果或学习态度都不佳。其中原因,如普林斯顿大学与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员所分析,电脑打字(对熟练者而言)是一种直觉性的技能,学生在用电脑做笔记时,只是听觉和打字技能的结合,并不经由大脑思考;而书写的过程,则是在听觉与书写技能之间,经由大脑的认知推理而完成的。这就加强学习内容在大脑的处理与消化,大大加深所学印象,也大大加强学习效果。

对于这些权威性的调查结果与发现,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们当作个案研究而轻易刷开,反而应该进一步审视与检讨我们的倡议。

的确,科技为人们打造一个虚拟空间,让人们透过虚拟感受实境来加深学习经验,从而扩大教学平台,似乎也有助于实现“把世界当教室”的教育理想。然而,虚拟空间与实体情景毕竟是有距离的,而其中的距离除了是空间上的,更重要的是感官上的。

人类是感性的动物,所以感官能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本能。现代科技的发展使生活变得方便,但同时也剥夺了人们利用感官认识世界的机会,致使人们的感官能力不断在退化中。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矫正这个缺失,重视学生感官的全面培养。就以新加坡教育部今年策划让小学生以虚境科技上社会知识课为例,这种仅凭视觉感受实境的做法,效果不大。

虚境科技不利学习

我们都知道,学习社会学科的重要一环就是实地考察,因为只有通过实地考察,学员才能真切感受,并加强认知。脑神经科学家已证实,人类的感官反应与大脑神经紧密相连,直接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正如阅读,重视视觉、少了触觉的电子阅读被视为“浅阅读”是不无道理的。以此推论,虚境科技的学习就是“浅学习”,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学习与成长。

我们不难发现,科技的应用往往都是在加强视觉效果。如果让学生自小就大量接受这种教学方法与环境,则会导致感官能力的失衡。过度强调视觉会导致人们容易产生幻想,变得不踏实。

在台湾大力提倡美感教育的学者汉宝德,就从自身经验与观察总结道:“人体的四大感觉……依其与生存相关的程度排列起来,依序为味觉(含嗅觉)、触觉、视觉、听觉。”按照这样的排序,视觉与生存本能不大相关,教学上过于重视视觉效果,则会造成学习不接地气、不实在的现象,我们又如何为学生打好基础呢?因此,教育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感官功能,方可加强大脑思维与认知,方可打好扎实的学习基础。

教育不是煮快熟面,而是教给学生制作手工面的每一道工序,即从和面、搅面、搓面、擀面到切面,缺一不可。虽然煮出来的都是一碗面,但两者之分别显而易见。

2012年中国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联合全国14省市32校,在泉州聚龙外国语学校聚会,共同发表宣言,提倡“真语文”的教学理念,旨在纠正大量使用科技进行教学所形成的歪风,“倡导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老师上课就靠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也就是要全方位提高学生对语文的感知能力。

当然,科技的普及与广泛应用是个客观事实,提倡回到过去的做法并不是开倒车,也不是排斥使用科技。相反的,正因为科技将会影响学生的未来,所以我们不得不谨慎对待它。

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许多观念、思想、行为、情感都未成熟,过于依赖科技不利于他们的心智发育。如果凡事只讲求便捷,心智未成熟的学生容易养成惰性,处事也易于浮躁。他们失去的,是全面感受学习过程的机会,而正是这些感受培养他们的心智,以及对事物的真切、实在的理解与感知。

少了这些实在的知识基础作为后盾,学生在面对世事纷杂的现实世界,以及虚实参半的虚拟世界将会无所适从。被誉为“全世界的校长”、经合组织的教育主管安德烈亚·施莱歇尔(Andreas Schleicher)认为,面向新挑战的现今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要清楚分辨虚实真伪,没有扎实的基础,我们的学生又如何做得到呢?

总之,全面培养感官能力是学习的重要基础,而科技应当在此基础之上,找到其适当的应用。万丈高楼平地起,正是因为要建筑万丈,所以更需要把地基打稳。毕竟,十年打磨的剑之坚韧,非化学加工的剑所能比;巧手揉搓的手工面之口感,也绝非科技制作的快熟面所能比!

作者是前教育工作者

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

虚拟空间与实体情景毕竟是有距离的,而其中的距离除了是空间上的,更重要的是感官上的。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