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彬:“全面管治”下的香港新政治秩序

字体大小:

中国聚焦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日前发布了任内首份施政报告,强调民生而轻民主自由,涉及政治改革的话题,只有寥寥数语。与此同时,近日召开的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在涉及香港部分的内容,明确了中央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

两者相对比,或许预示着未来香港的政治新秩序:拥有强大行政主导地位的香港政府,也将难以主导香港的政治改革与发展方向。未来香港的政改,将直接纳入北京的统一部署与计划之中;或者说,将属于习近平对全球及中国政治新秩序全面重构的一部分。

北京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这一提法来自2014年的《“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可以说,这是对北京治港地位与权力的总结性概念,也反映了北京过去20年治港思维的转换。“全面管治权”由国务院新闻办的政策用语,被正式纳入党代会的报告中,表明了北京对过去这五年治港工作与方向的肯定,也预示着未来治港方针与发展方向。

显然,这是对北京最初“制定”的“井水不犯河水”治港方针治理方式的替代。但这是由于对过去这些年香港治理效果的不满意,还是香港于大陆、于北京的作用与地位发生了变化?是简单出于对“一国两制”在香港治理体系的重塑,还是着眼于未来大陆与香港之间全面融合的考虑与计划呢?这些答案,现在可能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

过去保留香港特殊的资本主义制度,目的在于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可借鉴的窗口,同时也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保留一个通道。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香港经济于大陆而言,重要性已经不如过去。

相反,鉴于香港成熟的法治与其他因素,在香港优先于大陆试行民主治理,既符合北京对香港的承诺,也可以为未来中国大陆基地省市转换治理方式提供借鉴。当然,问题的关键在于谁来主导这样一场政治改革。

倘若不是因为2014年占中事件的发生,不是因为香港激进本土主义的出现,并演变成港独势力,主导香港政改的权力,应该还在拥有强大行政主导权的香港特首手中。但现在随着“全面管治权”的明确,北京取代香港政府,成为未来主导香港政治走向的唯一力量。香港政府在此议题上,恐怕只能扮演执行者的角色了。

某种意义上,香港与大陆其他城市的差别正在缩小,香港会是北京试验各种制度改革的试验城市之一。

香港未来还能继续其民主化政治的尝试么?现在的问题恐怕在于,香港本土的论述与国家认同,在部分香港市民中出现了变化。这对香港发展民主的治理方式产生阻碍,至少在北京的眼中会是这样的。

毕竟,一个分裂的社会,即使建立起民主制度,如何能巩固,并且实现良好的治理,而不是被民粹与投机分子所占据或影响,进而导致治理的失效,影响地区的稳定。

这些对北京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明显的事实就在于诸如欧美这些成熟的民主国家,在最近一两年内,因为经济、社会问题产生了分裂,导致了民粹主义的出现,并发展出可以左右影响国家政治的极端政党。类似这样的现象,北京需要考虑,如果发生在香港,会是怎样的结局。港独势力的出现,就是一个直接而明显的警示。

但不管怎样,必须承认的是,香港有着大陆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优先发展民主治理方式的条件。只是现在,首先维持国家的统一,解决港独问题,提升香港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会是一个更为优先的问题。而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快香港与广东的融合。

现在,在科技领域已经有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未来这一战略向着经济、社会甚至政治上的融合方向发展,也未可知。这对于改变香港的现状或许有所助力。

不管如何,可以肯定的是,香港自身主导其政治发展方向的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未来香港政治的新秩序建设,必然只是习近平重塑中国内部政治新秩序的一部分。这一点,将会是毫无疑问的。

作者是北京自由撰稿人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