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脉搏
不管是我所居住的德国还是成长的香港,虽然当地人对信号系统出问题都会严加批评,但对当地的铁路公司仍感到自豪,因为无论港铁MTR,还是德铁Deutsche Bahn,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铁路管理公司。
不过新加坡人提起SMRT一定摇头,因为SMRT的故障以至服务水平,已经到了怨声载道的程度。
笔者于2011年12月在《联合早报》发表的《维持可靠铁路的香港经验》时已经指出,港铁有一套员工追求卓越的文化,但过了六年,SMRT还没有营造出这样的文化,还越搞越糟,那该怎样办?
将SMRT的地铁网络,由陆路交通管理局外包予别的公司管理,可能是少数可以试一试的方法。
全世界铁路营运糟糕状况可以与新加坡相比的国家是英国。英国铁路费用昂贵,但准时程度以至服务水平,却是全欧洲最糟糕的。这种糟糕程度是员工服务心态导致的,不像德国西部莱茵河沿岸城市的网络,因为货运需求高,以至铁路超重负荷,导致信号系统难以升级。
英国知道问题持续下去,国民必对政府怨声载道,所以不论是保守党还是工党当政,都邀请全世界最强的铁路管理公司来管理铁路网络。伦敦地上铁(London Overground)最初请来港铁和德铁联营公司合作管理,后来德铁专营地上铁,而港铁就成了横贯伦敦的伊丽莎白线的营运商。
最近连日本JR东日本都请来了,希望英国铁路在准时这方面,可以向日本水准看齐。英国人请荷兰、德国、香港、日本四地的公司过来管理,其实就是想将当地的铁路管理文化带回英国,改革英国的铁路文化。
英国人也渐渐见到情况有所改善,所以外资在英国的铁路市场越来越活跃,港铁、德铁和荷铁在英国铁路市场越来越吃重,甚至出现首都伦敦的铁路,竟然都是几个不同国家所拥有的铁路公司营运的奇景。因为港铁、德铁和荷铁都是政府公司,由政府控股甚至全资拥有,只有JR东日本因日本彻底将国有铁路赚钱业务私有化,脱离了政府系统。以日本的讲法,其实JR东日本与大手私铁(大型私有铁路公司)无异。
既然陆交局已经收购SMRT的铁路资产,现时管治架构上已经接近伦敦运输部(Transport for London)的模式,就不妨放胆学英国人的做法,干脆邀请国际首屈一指的铁路公司来管理SMRT的地铁网络,让外国人来示范如何管理铁路网络。
做法是把目前国际公认几家做得好的公司,包括JR东日本、港铁、德铁和荷铁公司都邀请过来,以投标方式竞投管理合约。由于它们在自己及其他国家都有可靠的管理经验,相信公众也可以放心让这些外国公司来改革新加坡铁路网络。
将部分网络交付外资管理后,若这些公司有兴趣的话,甚至可以入股SMRT,以便进行更大刀阔斧的改革,淡马锡控股基于国家利益保留金股(golden share),掌握关键时刻的否决权即可。这对淡马锡控股的实质股东,即每一位新加坡人民都有好处,至少SMRT不会变成一个财政负担。
因为现在SMRT这样的管理表现,最终会成为新加坡人的负累。如果可以部分售予外资并进行改革,在适当时候才将股权买回来,也是一种对新加坡全体人民负责任的行为,毕竟淡马锡控股投资的生意,是必须以有盈利为目标。
新加坡地铁的问题过去六年不只未有改善,还日益恶化。要减少市民对拥车的期望,地铁以及其他公共交通网络能否有效运作至为关键。地铁经常出故障的话,或许部分人会改投脚踏车怀抱,但笔者担心大部分人会选择改为买车,而新加坡是不可能容纳这么多汽车的。
当这变成一个非解决不可的民生问题时,唯有以非常手段去处理。英国人将自己的铁路交给外人管理的做法,或许是可以一试的方案,至少外资公司没有这么多固有文化掣肘,可以重新建立新加坡的铁路管理文化。
作者是英籍华裔时事评论员,现居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