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下一站:认知城市

字体大小:

发展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世界潮流,新加坡如果要追赶世界潮流,甚至是引领世界未来发展潮流,目标不能仅限于打造成为一座智慧城市,而应该更进一步打造成为全球首个认知城市(cognitive city),同时在发展智慧银行和成为认知城市科技人才聚居地等领域深耕,如此才有助于推动新加坡成为新时期世界城市发展的典范。

新加坡智慧城市的下一个发展阶段,不再是政府和民众收到单向的交通状况或服务中断的信息流,而是发展成为认知城市。这体现在:一方面将为政府和民众创造一个信息共享,互操作性,协作和无缝体验的双向环境,促使城市主动向民众提供服务,尤其是自主决定提供个性化服务。

另一方面,认知城市则是充分发挥民众的智慧,随科技水平的提升、社会的进步、知识积累的加速,民众将从城市规划的被动承受者,成长为直接的参与者,自己对城市发展的意愿和想法将得到采纳和实现。例如,在认知城市中,民众可以向交通网络、能源使用等城市系统提供信息,使这些系统更适应他们的行为。

如果新加坡能够打造成为认知城市,不但可以成为全球楷模,引领智慧城市的发展潮流,而且还将推动新加坡政府和民众从这种持续的互动中、持续的学习中互相获益,并通过政府和市民的集体智慧推动经济、社会和科技更好地发展,一举多得。

新加坡在发展智慧银行方面,与智慧银行发展密不可分的是移动支付服务。中国近年来发展出一套移动支付系统,民众毋须随身携带现金,只须一部智能电话,日常生活支出、交通和旅游公干,均可以凭借移动支付系统付款,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方便中国旅客,也已开始和中国移动支付系统联网。

在去年,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9万亿美元,是美国1120亿美元移动支付市场规模的约80倍。由此可见,中国移动支付系统的跨越式发展,对环球经济以及实体金融业所构成的影响,程度愈益深化已可预见。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今年8月曾公开指出,新加坡在移动支付方面落后于中国。他表示新加坡要迎头赶上,矢言半年内推出统一QR码支付,方便小商户实现无现金交易。但是,新加坡若要搭上新一波移动支付发展列车,除了就移动支付的机制、平台、操作与中国对接之外,更要先中国一步,制定智慧银行乃至移动支付的全球游戏规则。

与银行卡结算须通过卡组织如中国银联、VISA不同,移动支付系统由第三方机构直联银行负责,并无中介机构或监管机构看管,令中央银行无法掌握资金流向,对金融监管、货币政策调控造成阻碍,容易构成走资、洗黑钱和隐私遭泄露等违法行为的漏洞。

此问题并非中国所独有,随移动支付在全球大步发展,欧美国家也要面对如何管控风险的问题。

作为一座国际金融城市,新加坡应考虑对此担起更积极角色,一方面不让移动支付系统的发展成为新加坡的监管黑洞,从而引发金融风险;另一方面,新加坡如能制定适用于全球移动支付系统的管控手段,不仅可以防范全球金融风险,还能促进移动支付系统在全球的发展,更能巩固和发展新加坡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第三方面,则是需要吸引更多相关科技人才和科技公司进驻新加坡。对于发展认知城市、移动支付系统目前最缺乏的不是资金和项目,而是思想和人才。环顾全球,要发展成为智慧城市乃至认知城市,思想、人才和资金三要素缺一不可。

例如,科研水平甚高,培育了大量优秀创新人才的法国,由于法规、语言和货币等领域未能与国际接轨,导致国际市场拓展能力欠缺,常常沦为替他国“作嫁衣裳”。由法国人创办的Criteo、Scality和eBay等国际性科技公司,纷纷远赴他国上市并落地生根,反而无力推动法国本土的创新经济。

新加坡并不缺资金,但亟需将思想和人才短板补上,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前来,在认知城市和移动支付系统等领域进行科研攻关,以及共同培育相关人才,对内充实发展认知城市的科研力量,对外又可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简而言之,智慧城市向认知城市发展已成趋势,新加坡要发展成为认知城市,为世界城市未来的发展树立规范,这就需要有更前瞻的国际视野,更超前的思想。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Victor Hugo)所说:恰逢其时的思潮比所有的军队都更强大。(Greater than the tread of mighty armies is an idea whose time has come)

(梁海明是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等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冯达旋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等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丝路智谷研究院资深顾问)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