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裕尼:民主与政党轮替衍生的连锁反应

字体大小:

邻国马来西亚的选举脚步声越来越近,各政党紧锣密鼓进入备战状态。为了争取选票,动作频频,除了互相攻击对方的痛点、抹黑对方,一些政治人物还与死对头“化敌为友”,对付共同的“敌人”。这种握手言和明显是暂时性的,若真的夺取了政权,过不久也要窝里斗,最后遭殃的还是老百姓。

选举说白了,就是争取选票取得政权。在选举年,各政党为了选票,都会向选民开出各种“支票”,过后能兑现多少,选民心里有数。选举是要花钱的,除了竞选活动的各种开销,还要给各族群一些甜头。在这点上,反对党一般处于劣势,因执政党可以动用国家资源,占了优势。

西方国家讲求公平、公正、自由、人权,而公平落实到民主选举制度,体现在“一人一票”的选举权利上。在一些成熟的民主国家,特别是那些经历过几次政党轮替的国家,都产生了两个势均力敌的两派政党轮流执政,社会也因此分化为两大阵营。虽然马来西亚尚未发生政党轮替,但希望联盟目前的实力已可威胁寻求蝉联执政中央的国阵。

势均力敌的两派政党,往往成为大选拉锯战的两大阵营;选民虽然有投票权,实质上也没太多选择,只能在两者中选一,不是橙就是苹果。当精英民主政治走向大众民主政治后,倘若橙和苹果一样烂,要选民如何选?只好不出来投票,或投废票。《联合早报》1月29日报道,马来西亚有人在社交媒体发起“投废票运动”,当地法律专家称,牵头者可判监。其实,投废票是一种无奈之举,而大众民主政治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选民的投票率屡创新低,投票意愿不高,这不是对政治冷感,而是因为对政治感到无比绝望。

在这种情况下,选举结果往往无法产生一个能取得过半席位或得票率的政党,而必须拉拢其他政党组成联合政府。这样的政府无疑是弱势的,没有得到人民强有力的委托,在今后的执政过程中,必然会困难重重。

德国自去年9月大选后,没有一个政党得到过半数议席。选举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但由于由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没能与其他政党组织新政府,让国家陷入了危机,甚至可能要重新举行选举。(编按:联盟党已于2月7日与社会民主党达成组建大联合政府的协议。)

政党轮替其实就是两派政党轮流做庄家;两派政党的政治立场和理念有很大的差异,很容易出现今天我上台执政就推翻你的政策,明天你上台执政就推翻我的政策的情况。美国的共和党与民主党,台湾的国民党与民进党就是最好的例子。去年,共和党的特朗普一上台,就立刻宣布退出由前任民主党总统奥巴马所推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巴黎气候协议、推翻医改法案、终止“追梦人”移民计划等。民进党蔡英文一上台,就大力推动《促进转型正义条例》通过,“转型正义”的第一枪就是追讨国民党党产,将一些道路和学校改名等;后者引起了社会的疑虑和不满。

笔者相信,一旦美国民主党和台湾国民党再次上台执政,前任的种种政策必然会被“拨乱反正”;如此这般折腾,人民会感到无所适从,这也是极大的一种资源浪费。

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全球化,使得国家财富集中在一小群超级富豪手上,造成了社会极大的贫富悬殊鸿沟,成了金字塔型的社会。底层庞大的低收入人群发出的强烈不满声音,以及他们手中握有的选票,迫使为了取得政权的政党不得不祭出讨好选民的民粹政策,致使民粹主义抬头。特朗普当选,正是因为他在竞选承诺中的政策迎合这些人的口味。

特朗普当选总统被视为民粹民主的胜利,且暴露了民主政体的千疮百孔。然而,民主能够成为潮流必有其因,但其所衍生的连锁效应,值得我们深入去探讨。

(作者从事秘书工作)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