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逸山:马国大选成绩对国阵影响巨大

字体大小:

马来西亚来届大选对朝野双方来说,都是一次生死存亡的考验,这与过去多届大选的情况大不相同。之前,马国大选的结果大多不出意料之外,即执政多年的国阵(或其前身联盟)大获全胜得以组织政府,而反对党虽然赢得一定数量的议席,但总体上落败,双方继续各就各位,定位和作为皆与大选前没什么两样。

这种“走过场”似的大选过程与结果,第一次在1969年出状况,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被“打破”。当年虽然联盟赢得过半的国会议席,但被反对党打破可以修宪的三分之二绝对多数优势。槟城与吉兰丹的州政权也分别落入民政党与伊斯兰党手中。那场大选后发生了震惊全马的五一三种族冲突事件,造成多人伤亡,政府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冻结国会数年,以行政主导的方式管理国家。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不久后下台。数年后,接任的首相拉萨向反对党伸出橄榄枝,邀请它们与联盟成员党巫统、马华公会及国大党共组政治联盟,是为国阵。民政党、伊党、人民进步党等反对党,加上东马沙巴与砂拉越的本土政党,纷纷参与成立国阵,但最大的反对党民主行动党始终选择不参与国阵。相对“不羁”的伊党数年后还是选择退出国阵,再次成为反对党;其他各党则继续留在国阵,从事它们的政治斗争目标至今。

联盟扩大成为国阵后,无惊无险地以国会三分之二优势执政了30多年。上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前期,从巫统分裂出去的四六精神党,在大选里是雷声大雨点小,几乎所有参选的国会议席都败北,完全无法威胁国阵(特别是巫统)主导马国政治的强势。

但在2008年,民行党、伊党与前副首相安华的人民公正党联手,再次打破国阵的三分之二优势,除了伊党继续执政吉兰丹,还拿下吉打、槟城、霹雳与雪兰莪的州政权。三党选后成立人民联盟(简称民联)。与1969年不同的是,2008年大选后没有发生种族冲突。不久后,霹雳的几名民联州议员被策反,令该州政权“回归”国阵。而时任首相阿都拉不久后也下台。

2013年大选,国阵成绩更为逊色,但首相纳吉有惊无险,得以保住相位。自那时起,马国政坛至少有两股互相影响的演变。一方面,伊党决定大力推动其建立神权国的终极政治议程,与民联其他两党越走越远,最后割席了。另一方面,有关一个马来西亚发展公司的系列国际事件令人极其不安,连一手把纳吉捧上相位的前首相马哈迪也决定再度退出巫统,“过档”反对党阵营。因批判一马公司事件而被纳吉开除的前副首相慕尤丁、马哈迪和他的儿子慕克力联手成立土著团结党,联合从伊党分裂出来的中庸专业派所成立的国家诚信党,与民行党及公正党共组希望联盟。同样被开除的纳吉前亲密战友沙菲益则在沙巴成立复兴党,与希盟看来有某种程度上的政治默契,共同对抗纳吉所领导的国阵。

来届大选对朝野都有重大的影响。对纳吉来说,即使不是一场生死战,但也对其政治前途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果国阵(特别是其主干政党巫统)的大选成绩比上一届大选还好,甚至接近或再次取得三分之二优势,纳吉将能力压巫统党内各派系,名正言顺地继续执政。一马公司事件的所有发展,仍将难以对他造成任何显著的政治影响。纳吉也将继马哈迪之后,再次实现强人统治的政治现实,他的各项执政理念将得以充分施展。

如果国阵的成绩比上一届大选还差,巫统各路“诸侯”势必蠢蠢欲动,轻则“妄议中央”、跋扈不羁,重则想“更上一层楼”,取代纳吉。不过,这种党内斗争也是一种民主政治的实践,没有什么不妥或大逆不道。君不见在其他英式议会民主国度里,某执政党若在大选出师不利,要么是党领袖引咎下台,要么是高层同僚“逼宫”,把党领袖赶下台。澳大利亚几乎每隔几年就发生这种“政变”,英国近年来也是如此,所以不足为奇。马国之前至少有两名首相也是因为大选成绩不如意而挂冠求去的。

同时,国阵其他成员党会要求与巫统平起平坐。当然,先决条件是这些成员党必须取得还算不错的成绩,否则就没有本钱向巫统“叫板”。

如果国阵赫然败下阵来,无论是对纳吉还是国阵,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因为希盟之前已声称会追究有关一马公司的系列事件。各有关方面之前对一马公司事件的坚决否认,以及不理会国际调查的态度和做法,可能都会受到追击。无论是巫统党内还是国阵整体,可能会发生好几轮史无前例的党争。

(作者是马来西亚亚洲策略与领导研究院国际事务高级顾问)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