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逸松:推动“一带一路”的四点建议

10月30日,2018年“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博鳌举行。(中新社)
10月30日,2018年“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博鳌举行。(中新社)

字体大小:

转眼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五周年。五年来,“一带一路”从无到有,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截至今年6月,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创造就业数十万个。至今为止,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

“一带一路”是中国在即将进入新时代之际所提出的一项重大倡议,旨在填补许多伙伴国家在基础设施方面的空白,帮助推动它们的发展。从许多意义上说,这是中国发展理念对世界的贡献,也是中国互联互通延伸到国际的重要平台。

与任何宏大的战略构想一样,“一带一路”倡议也引起了很多的关注和反应,这是无可避免的,例如,一些国际媒体对“一带一路”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表达疑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提醒,某些项目对一些潜在的合作国家来说,会造成债务风险。亚细安的成员国大都欢迎“一带一路”项目,把它视为填补关键基础设施空缺的重要机会,但因为成本和债务上的担忧,一些项目也受到更严格的检视。

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习近平主席在今年8月提出,过去几年,“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工笔画”。请容许我这样翻译,这大概的意思是指我们将不再继续粗笔描绘,现在要一起专注于工笔细雕。像这样的评论让我们这些媒体人对了解其含义感到非常期待。时间会证明,这对“一带一路”倡议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它接下来将会如何推进。

在中国思考接下来该如何调整做法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当儿,或许身为媒体人的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供参考。

首先,也许我们应该考虑对商业可持续性因素进行精准调整,以更好地配合当地情况。我们知道在“一带一路”项目开展之前,得做可行性研究和市场分析。也许我们可以微调商业和金融的可持续性因素,以更好地配合当地情况,从长远来看,这将能减少针对“一带一路”项目的财务可持续性和偿债能力的议论和担忧。

其次是花更大力气做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间交流。文化上的互联互通,传达善意,这本身对于促进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与和平有莫大帮助,同时也将对推进具体项目的落实起到正面的效果。

第三,让媒体参与进来,让它们踏实书写“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将给所在国民生带来的长期和短期利益。在这方面,应该多让所在国的媒体发挥作用,利用当地媒体的在地优势、资源与渠道去讲述关于“一带一路”的正面故事,会达到意想不到的理想效果。

第四,研究如何通过协商提高项目的参与度,以满足所有人的利益,并为所有人创造双赢局面,包括把可以由当地劳动力完成的工作交给他们。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一带一路”倡议是大合唱,不是独奏曲。因此,让更多的声音加入这个大家庭也会有益处。通过这种方式,伙伴国家的当地社区可以更明显地看到“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好处,有助于巩固当地对“一带一路”的长期支持。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五周年。在这五年里,我们已看到许多进展;但从历史的维度看,五年只是一个开始。我满怀乐观地展望未来,相信“一带一路”将为世界开辟和平之路,促进中国与国际社会的相互了解。正如之前的发言者所提到的,在贸易关系紧张迹象浮现,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与日俱增的此时,“一带一路”所起的积极作用尤为重要。

非常感谢大家,我预祝这次的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作者是新加坡报业控股执行总裁。这是他本月30日在2018年“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上的致辞。)

(该论坛由人民日报社和中共海南省委、南海省政府联合在博鳌举行。)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