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创新取得显著成果,关于中国经济崩溃的看法,在日本经济界已销声匿迹。从2017年到2018年,日本的“中国经济崩溃论”出现消音现象,也就是几乎不再有中国经济崩溃的议论。
当然,近来中美贸易战变化,很大地影响日本对中国的看法,日本开始对中国经济十分关注,同时也有人对中国的经济寄予厚望。日本一些中国学者在看中国经济问题时,认为在中长期而言,日中间的问题虽然堆积如山,短期来看并不具有大问题,一般认为就算中美贸易发生冲突,中国经济不会立刻出现大的动摇。
在另一方面,当前日本经济界对中国经济感兴趣的地方,不仅是今后中国的经济增长,同时还有技术创新。中国深圳等技术创新和无人飞机技术的进步等,在日本广为人知,二维码支付和利用大数据也受到关注。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经济界在如何界定中国的技术创新上意见分歧,既有积极评价并表示期待的意见,也有以下的看法。第一,中国没有确保自由的思想和活动,即在没有西方国家所想的民主主义空间,究竟能否实现创新呢?这是一个比较理论性的问题。因为在创新问题上,日本强烈而深刻的理解是,只有在自由的想象和自由的活动都能保证下,创新才能够实现。因此,有些意见认为,在中国不会产生真正意义的创新。对此,须先回答两个问题。首先,就算是社会主义国家也可能实现创新;其次,中国社会也存在一定的自由空间。
第二个问题就是,中国出现的经济现象是创新的结果吗?也就是中国是否已经出现创新。比如二维码,不是用在商品管理上,而是支付上这一点很新颖,但这只不过是“利用”上的创新,并不算技术创新。这也和第一个问题有相通之处,对如日本媒体报道的无人飞机和电子支付,这些技术其实没有必要如此大惊小怪。
但是,当把话题转移到5G的新技术,就如何说明关于中国企业在5G技术上具有压倒性专利的事实时,以上观点就很难堪。否定中国不能进行技术创新,以及迄今为止出来的技术算不上创新的意见,面对中国企业拥有,或许成为下一代产业技术创新的5G技术多项专利的事实,就无法解释清楚了。
在日本,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两三倍时,关于中国经济的崩溃论就不再提了。在技术方面又如何呢?当然,5G时代还没有到来,下一代的产业革命还没有出现,只有结果出来后,才能知道哪个国家和企业成为新时代的主宰。
但是,通过中日之间企业的交流,多少可以互相看到彼此的实际情况。日本的经济界对中国感到的“不安”,或许可以通过正视中国经济、技术状况有所缓和。当然,其评价也会各有千秋,但至少可以通过认识“实情”来缓解“不安”。
(作者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