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明:“飘浮物”与无人机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作者认为,无人机可以算是“非传统科技”,所以由它产生的问题就要用回“非传统科技”才能有效地对付。(档案照片)
作者认为,无人机可以算是“非传统科技”,所以由它产生的问题就要用回“非传统科技”才能有效地对付。(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近来靠近机场的天空,频频受到无人机入侵,影响班机起降,不胜其烦。事有巧合,在滨海湾金沙的艺术科学博物馆正在举办名为“漂浮的乌托邦”,有关“漂浮物”的艺术和科学的综合展览。从两件看来毫不相干的事,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就先说说展览好了。


把“东西”送上天空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做法,早在1800年前的三国时代就有记载了。当时蜀汉的军师孔明就曾向天空释放“孔明灯”打讯号,这种“天灯”可以说是后来的热气球的前身。直到现在,世界各地的游客还可以到台湾的平溪和十分火车站,依样画葫芦放天灯祈福。就为了旅游业,当地居民都在忍受天灯污染,以及它坠落时所可能引发交通意外和火灾的威胁,还好平溪附近没有飞机场。


第一个载“生物”(羊、鸡和鸭子)的热气球是在1783年在法国的凡尔赛升空的,看热闹的还有法王路易十六,以及那位不体恤民情,后来被送上断头台的玛丽·安端涅王后。此后,“向天发展”为科学、军事甚至艺术开拓了新领域,热气球、氢气和氦气球、飞船大量应用,也成为飞行和航空发展的原动力。这些在空中的“飘浮物”和在水面上的“漂浮物”,在艺术创作方面的发展这里就不多说了。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