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11日的一则新闻报道:一群耶鲁-国大学院学生指校方做决策时未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在校内静坐抗议,直到校方与学生对话后,静坐才结束。参与静坐的学生相信有20多人。他们感到不满的校方决策涉及校内公共场所的使用、寄宿生活条规、心理辅导设施、学院领导人的招聘程序等。抗议者也要求校方恢复每月一次的大型对话会,并在制定会影响学生的决策时,规定学生代表参与过程。
从报道看,这场罕见的静坐抗议,应该是通过校方与学生对话后解决。此后一年多来,学院再没传出什么续闻。但最近学院突然又出新闻了。这回,据报道,学院临时取消一门题为“新加坡的对话与异议”(Dialogue And Dissent In Singapore)的短期课程,指教案缺乏学术审视所需的多元观点。课程原本安排本地社运人士讲课及与学生对话,并教导如何制作示威海报。
原定在本月底到10月初之间举办的课程,由本地作家亚菲言(Al fian Sa’at)和耶鲁-国大学院领导能力和全球公民计划经理陈玉婷(译音)共同策划。原本名为“新加坡的异议与抗争”(Dissent And Resistance In Singapore)。根据学院网站先前发布的课程纲要资料,独立制片人苏德祥制作、关于“光谱行动”的《1987年:阴谋反追溯》影片是课程内容之一。课程也安排了学生与苏德祥对话。
此外,学生也会观看关于香港示威活动代表人物黄之锋以及中国异见艺术家艾未未的纪录片。本地社运人士范国瀚和西兰帕莱、历史研究员覃炳鑫,以及政论网站作者韩俐颖等也受邀和学生交流。
对稍有留意国内时事的人来说,这一连串的名字并不陌生,他们几乎清一色是所谓的异议人士或反对现行体制者。其中,覃炳鑫曾在去年举行的网络假信息听证会上发言,其惊人之论是:人民行动党政治人物才是新加坡假新闻的源头。他指称,1963年的“冷藏行动”是出于政治目的,没有证据显示,被捕者涉及任何颠覆国家政权的阴谋。对此,内政部长尚穆根作了严正的驳斥。
上述来得有点突兀的新闻,难免令人立即联想到学院去年的那场学生静坐抗议。因为,这种方式的抗争行动,正是颜色革命所采取的非暴力抗争手段之一。耐人寻味的问题是,有关课程的策划者为什么会想到要办这么一个政治意味如此浓厚的短期课程?又为什么让几乎全是本地的异议分子包办整个课程,包括要教参与学生如何制作示威海报。从课程纲要看,这完全不像是个学术课程,倒十足像个非暴力抗争的工作坊。
学院校长陈大荣教授受询时指出,学院审阅教案时发现课程负责人策划的活动,与学院学术委员会较早核批的构想和学习目标不符。“课程没有围绕‘异议’的政治、社会和伦理问题进行批判性的讨论,也缺乏学术审视所需的多元观点。”此外,课程活动和主讲者的人选有违学院不推动党派政治利益的承诺,部分活动也可能导致学生违法,得承担法律责任。
如此说来,院方的判断是,有关课程已超出法律许可范围了。基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课程在策划的过程中被人给“骑劫”了?无论如何,学院当局能及时把它给拦下来,也算是侥幸了。这也说明,办“自由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是有风险的,特别是外来影响乘机而入的风险。
耶鲁-国大学院是美国耶鲁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于2011年合办的自由教育学院。所谓的自由教育,有很多的别名,如博雅教育、通识教育、文科教育、人文教育、通才教育等等。它强调的是跨学科学习,学生参与,以及师生互动等等。这种学院是否真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通才暂且不论,由于它有着美国的影响,首先就很难避免在管理上出现不同价值观和社会规范发生冲突的问题。
耶鲁-国大学院并没有解释为什么当初会想到策划这么一个短期课程,但是,就计划中将受邀主持课程的几乎都是异议人士这一点来说,难免令人产生这样的疑虑:政治异议活动是否已侵入了我们的一些高等学府?要让学生观看关于香港示威活动代表人物黄之锋以及中国异见艺术家艾未未的纪录片,其用心又何在?是不是说,要学生群起效尤?
黄之锋是个学习榜样吗?艾未未和新加坡又有什么关系?香港已经被示威游行和暴力抗争折腾了三个多月,黄之锋等人公然邀请美国等外国势力干预中国内政,他的行径应该受到严厉批判,而不是拿来作课堂教材。课程策划人看来也不可能是要把他当作反面教材。
香港反政府和反修例示威,背后有着外国势力操纵和支援,现在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说香港动乱是颜色革命并非毫无根据。现在居然有人以香港为例在本地搞抗争课程,难道说他们认为新加坡也需要颜色革命?
新加坡可不是另一个香港。我们不需要颜色革命,这里也根本没有闹颜色革命的社会条件。但我们显然也被一些人视为可以搞或必须搞颜色革命的对象。有迹象显示,颜色革命背后的一些“金主”,也试图把触角伸入我国。过去这些年来在世界各地发生的颜色革命,都离不开外部势力的煽风点火。他们是颜色革命背后的金主,搞颜色革命既有政治目的,也有经济目的。
现在已经可以确定的幕后金主,就包括脱胎自中央情报局(CIA)的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简称NED),它被称为中情局颠覆他国政权的白手套,主要就是通过搞各种颜色革命,来取代以前中情局的暴力颠覆活动。
另一个相当活跃的组织是美国人权基金会创办的“奥斯陆自由论坛”。本月13日,论坛刚在台湾举行了今年的会议,香港成了会上的焦点,有港独分子也受邀发言。还有就是曾在金融危机时期企图狙击香港货币的美国亿万富翁索罗斯所设立的“开放社会基金”(Open Society Foundations),以推广民主人权为幌子,对他国行颠覆与破坏之实。
有些读者或许还记得,去年4月间,我国会计与企业管制局(ACRA)曾发表文告,以“违反新加坡利益”为由拒绝了由覃炳鑫和韩俐颖两人提出申请设立的OSEA Pte Ltd。当局指出,两人申请设立的公司为英国Observatory Southeast Asia Ltd(简称OSEA UK)的独资子公司,其宗旨是“推广民主、媒体自由,以及质询、信息和言论自由的全球性价值”,并曾收受瑞士一个名为“开放社会基金会研究所”(Foundation Open Society Institute)的组织所提供的7万5000美元资金。这家研究所也是索罗斯设立的。
简单说,新加坡早已被搞颜色革命的人盯上了,我们岂可掉以轻心!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前国会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