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逸山:巫伊结盟牵动马国族群政治

订户

字体大小:

马来西亚以族群归属为主要分野的种族政治,主要起源于当年英国殖民当局的政治与安全需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共产主义运动作为意识形态与政治实践,在东南亚各地赫然崛起。尤其是在马来亚,马共的武装斗争令英殖民者应付不暇,而一些以阶级或其他社会经济单位来做为斗争手法的政治与社会团体,又与马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沦为马共的外围组织。

英殖民者一方面为了巧妙地瓦解马共强而有力的统一战线,另一方面也欲在马来亚施展在其他殖民地行之有效的“分而治之”的统治政策,所以便鼓励与他们过往甚密的、可予信赖的各族精英,筹组以各自族群为依归的政党。

巫统、马华、国大党等便在英殖民者的“祝福”下相继成立,以争取各自族群而非阶级的权益为主要的政治斗争目标。但争取归争取,这些与英殖民者可谓水乳交融的政党,初期可没有如马共般要通过包括暴力的一切手段来推翻英殖民统治;而英殖民者通过给予各族群差别待遇,也在各族群之间造成一定程度的矛盾,让族群之间顾着相互争夺权益,也就无暇去强烈抗议英殖民统治了。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