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国:新媒体与海外华人学者的思想飞地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随着了解的深入,一些既是“参与者”又是“观察者”的华人学者,作为第一代移民已经逐渐对所在国的社会和政治,采取了一种审视和研究的视角,拥有更为独立的立场和明确的自我意识,而不是把自己在美加社会的完全“融入主流”,当成理所当然的终极目标。图为纽约唐人街。(Unsplash/Amanda Dalbjörn)
随着了解的深入,一些既是“参与者”又是“观察者”的华人学者,作为第一代移民已经逐渐对所在国的社会和政治,采取了一种审视和研究的视角,拥有更为独立的立场和明确的自我意识,而不是把自己在美加社会的完全“融入主流”,当成理所当然的终极目标。图为纽约唐人街。(Unsplash/Amanda Dalbjörn)

字体大小:

自两三年前起,由于笔者在几个不同的微信公众号及微信群的参与和供稿合作,注意到海外学术思想生态中的一个新现象:华裔学者借由网络新媒体的兴起,与中国国内学者以及其他以中文为母语的学者,建立起新的和更加密切和活跃的学术社群,即时分享信息、观点、经历,逐渐和原有的以面簿和专业协会为主,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学术社群并行不悖。


主要依托于微信的新兴学术型网络社群,按其创办和主持者所在地来看,有的在北京,有的在美国,有的在加拿大。它们大致分为几种情形:一、依托一家学术期刊,在期刊的作者中挑选以中文为母语和日常交流语言的学者建立微信群;二、创建者同时管理一个中文网站,一个微信公众号,以及一个微信群;三、同时管理一个面簿群组,一个微信公众号,以及一个关联的微信群。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一、拥有留美经历,并仍活跃在北美英语学术界,而且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发起;二、没有以英语为母语,中文为第二语言的学者参与,或者创办人有意无意地没有邀请这些学人。参与者可以以中文自由交流,避免了以中文为第二语言的学者所可能有的交流障碍,也避免了中国学者和华裔学者,同“西方”学者之间极有可能的尖锐观点分歧。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