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中国碳中和目标和国际责任演变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2020年12月23日中国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五站五线”新能源汇集工程正式投运。(新华社)
2020年12月23日中国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五站五线”新能源汇集工程正式投运。(新华社)

字体大小: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所导致的气候变化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各自的减排目标,以减少全球变暖所带来的灾难性影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其减排计划一直为国际社会所密切关注。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净排放基本为零。


中国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于全球迈向《巴黎协定》的气候目标有着重要意义,标志着中国愿意为全球治理承担更大、更艰巨的国际责任。当然,这一激进的减排目标会否限制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也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


中国国际责任的演变
在漫长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过程中(主要围绕各主权国家的减排责任和应对气候变化努力),中国一直把自己定位为发展中国家,并支持联合国“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主张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率先减排,而发展中国家因为须要优先发展经济而可以适度增加排放。由于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经济和工业活动的增加必然带来碳排放的增长,因此各国对自身减排目标的制定都非常谨慎,担心过于严厉的减排目标,会阻碍经济发展和就业目标的实现,中国也不例外。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