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良平:用包容性契约取代斗争型主义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作者认为,中共的正统意识形态正经受两个张力:左右之间、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传统之间。(路透社)
作者认为,中共的正统意识形态正经受两个张力:左右之间、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传统之间。(路透社)

字体大小:

中国发展最快的阶段都是包容性强的时期;斗争激烈的年月都发生了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倒退。经济建设需要调动社会上一切积极性。为了争取资产阶级参与建设新中国,1949年4月刘少奇受毛泽东委托,到天津向资本家喊话,称:“剥削越多功劳越大”。


为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两者都试图向党外人士伸出包容的橄榄枝。结果呢?刘少奇在文革中被打成走资派,迫害致死;1957年的反右中,大批知识精英(包括前总理朱镕基)被划成右派、剥夺人权、下放牛棚劳改。中国在大跃进和文革中元气大伤,不得不改革开放。


这两次包容的惨败,都是因为与统治意识形态不兼容。改革开放是个成就非凡的包容时期,但近年来意识形态向正统的回归,会不会重蹈覆辙呢?这就要看中共能否成功实现“双轨制”:将马列主义意识形态局限在党内,在全社会则采用包容性的社会契约。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