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坠楼事件 尚穆根纠正五大假话

(档案照)
(档案照)

字体大小:

今年1月26日,就读德贤中学(North View Secondary School)的14岁少年林俊辉,因涉嫌非礼一名11岁女生而被警方从学校带回警署录口供。他获保释后回到义顺住家,同一天下午被发现坠卧组屋楼下。

案件引发民众热议,讨论的课题包括警方对青少年展开调查时是否有恰当措施,以及学校如何保护受调查的学生。

(图/取自电视画面)

内政部兼律政部长尚穆根(左图)和教育部代部长(学校)黄志明(右图)今午在国会针对这起案件发表了部长声明。

两名部长都表示,之前选择不回应,首先是要尊重死者家属和保护也涉及案件的女生,再来是因为验尸庭研讯未展开,详细讨论案件并不恰当。不过,事件在过去一个多月引起关注,坊间也有许多舆论,两名部长因此认为事件如今关乎公共利益,必须作出回应。

黄志明说,本地学校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必定会采取适当措施保护学生利益,但学校在照顾学生利益时,不能阻碍警方的调查工作。

尚穆根也义正言辞地指出,坠楼案发生后,有人刻意发布假话(falsehoods),诋毁警方。

在近两小时的辩论中,两名部长根据目前所能确立的事实,一一纠正在坊间流传的假话及解答疑问。

假话①:女童没被非礼,她可能报假案。

事实:

今年1月25日,警方接获报案,一名11岁女童声称在电梯内被非礼。警方查看相关的闭路电视录像,发现嫌犯是一名身穿校服的男生,后来身份确认为林俊辉。

到目前为止的调查显示,林俊辉当天放学后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绕道到住家附近的另一座组屋。

根据闭路电视录像,林俊辉在组屋一楼尾随女童进入电梯,并于电梯内非礼女童。女童说,林俊辉在13楼走出电梯前,他们俩曾简短交流,她没有跟着林俊辉走出电梯。

林俊辉走到12楼搭电梯下楼离开,女童把事情告诉父亲,并在同一天报警。

假话②:警员到学校找林俊辉时,不是穿便衣。

事实:

警方从起获的闭路电视录像确定涉案男生就读德贤中学。

在非礼案发生隔天,两名宏茂桥警署警员和三名邻里警局警员共五人到德贤中学。他们都穿着便衣,车辆也没有警徽。

警员向校方人员出示闭路电视录像截图,校方认出图里的男生是林俊辉。

疑问:为什么需要出动五名警员?

尚穆根在回答荷兰—武吉知马集选区议员迪舒沙的提问时说,派多少名警员到场是警方视情况而做的决定,到场的三名邻里警局警员是警方和学校之间的桥梁。他们定期跟学校接触,知道应该到学校找谁谈,使整个过程更顺畅。

尚穆根认为,关键不是多少名警员到学校,而是林俊辉看见什么?

“他起初只见到一名警员,后来由三名警员带回警局,但其中一人中途下车,车上只剩两名警员,这已是最低人数。到了警局,他只接受一名警员的问话。”

假话③:林俊辉被五名警员问话,受到威胁

事实:

警方要求跟林俊辉交谈时,校长吩咐一名职员去食堂找他,静静地把他带到校长室,过程谨慎。

校长先告知林俊辉,一名警员将跟他谈话,并保证自己和其他职员全程会在场。之后,一名警员便进入校长室跟林俊辉交谈,其他四名警员不在场。

访问结束后,林俊辉在校长的建议下致电母亲。母子通话后,警员接过电话告诉林母,林俊辉将被带到宏茂桥警署录口供。

到了警署,林俊辉在开放式办公室接受一名警员的盘问,过程中没被拷上手铐。他要求时间整理思绪,并在中午12时15分开始录书面口供。

(图/内政部提供)

疑问:校方为什么没派人陪伴林俊辉到警署去?

黄志明说,警方目前并没有允许教职人员陪同涉案学生乘坐警车,或让他人陪伴学生在警局接受警方问话的做法。

疑问:警方对年轻人进行问话的程序是否该修改?

尚穆根说,他已要求内政部对此展开检讨。

有人建议警方在盘问未成年者时,用录像拍摄过程。尚穆根说,政府去年就已宣布会进行这方面的探讨,接下来会有相关宣布。

另外,也有人建议确保问话过程中有“适当成年人”(Appropriate Adult)在场。尚穆根说,警方早前回应林俊辉坠楼案时,已表示会在检讨过程中探讨这一点。

黄志明指出,教育部也参与警方的检讨工作,并会在必要时,相应调整学校的作业程序。

假话④:林俊辉一定是被迫承认犯罪

事实:

林俊辉接受盘问时态度合作,并承认曾“刻意”碰触女童的某个身体部位。

假话⑤:警方没询问林俊辉是否需要食物或饮料

事实:

盘问结束后,警员有询问林俊辉是否需要食物或饮料,但他拒绝。他之后独自被关在临时拘留室(Temporary Holding Room),等待母亲到来。

母亲抵达警署后,警方也跟她录了口供。林俊辉之后获保释,在母亲和姐姐陪同下回家。林俊辉在警署一共待了约3个半小时,这包括警方跟他母亲录口供的时间。

根据警方调查,林俊辉到家后吃了午餐,在手机上玩游戏,母亲过后接到学校辅导员的电话,通知林俊辉隔天不用去参加露营活动。

下午4时20分,林俊辉被发现卧尸住家楼下。

(档案照)

疑问:为什么不让林俊辉参加露营活动?

黄志明说,露营活动定在1月27日,即林俊辉被要求协助警方调查的隔天举行。若参加露营活动,林俊辉就必须离家三天。辅导员向他母亲提议,这段期间或许应有家人陪伴林俊辉。林母同意,决定让儿子留在家中。

黄志明说,辅导员与林母的交谈,主要用意是传达对林俊辉的关心。

尚穆根:网上虚假指控违反“在审判中”的原则

尚穆根在部长声明中也严厉谴责英文时评网站“网络公民”(The Online Citizen),指网络公民经过“精心策划“,发表约20篇文章,针对林俊辉坠楼事件做“虚假的指控”。

例如,网络公民曾引述受访公众说,警员到学校问话时穿着印有“警察”字眼的衣服,但事实是五名警员当时都身穿便衣,上面没任何徽章或字样显示他们是警察。

尚穆根指,网络公民的文章提出 “不实的指控和影射”,尝试“误导人们林俊辉是因被警方调查而自杀”。他认为网络公民在这起事件中“不诚实”,并刻意将事件“政治化”。

“警方如果真的错了,我们一定会、也必须采取行动。但我们不应该允许有人对警方进行刻意并不诚实的攻击。”

尚穆根已要求内政部探讨在类似事情发生时,警方与其他机构将来应如何回应。

尚穆根指出,当一场审讯或研讯未了结时,“在审判中”(Sub Judice)的原则规定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上个月1日,警方已公开表明验尸庭将针对林俊辉的死因进行研讯,但有人仍继续做出指控,而这些指控很可能已违反了“在审判中”的原则。

尚穆根在总结时重申,他此次在验尸庭研讯展开前就评论事件,是经慎重考虑,这么做符合公共利益。政府若不回应,可能会造成公众的误解。

“最重要的是,公众对警方执法的信心不能被动摇。”

70%犯罪青少年最终接获警告

尚穆根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11年至2015年,一共有7196名青少年被要求协助警方调查,当中七成最后只接获警告、必须参加“指导计划”(Guidance Programme)或没受任何法律制裁。另约15%被提控,剩余的15%案件则有待处理。

尚穆根说,青少年违法时,警方都尽可能避免以刑事罪名处理,而是尽量给年轻被告改过的机会,协助青少年改造。

“根据现有的证据,林俊辉很可能只会接获警告,而不会被提控。”

尚穆根指出,警方会考虑到林俊辉的年龄、是初犯,以及罪行的严重程度。

尚穆根也强调,他提供上述数据并不是为了鼓励年轻人犯案,而是以此阐述警方如何处理青少年犯罪案。

(制图/何健伟)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