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杠铃更沉重 举重娇娃肩挑偏见重担

字体大小:

大特写

他调整好腰间的黑色腰带,把双手搭在杠铃上。

“哈”的一声,杠铃瞬间转移到肩膀上,选手深吸一口气,蹲下、站起,五秒钟内刷新了世界纪录。

他是18岁的理工生叶哲仁,上个月19日在世界经典健力举重锦标赛上,成功举起208公斤的杠铃,拿下男子青年组(18岁及以下、体重66公斤以下)蹲举项目的金牌。

叶哲仁的成就,让健力举重(powerlifting,简称力举)这个原本“小众”的运动,瞬间成为国人关注的体育项目。

其实,健力举重属于力量训练(strength training)的一种,不同于奥运举重(weightlifting)。古代已存在力量训练的运动理念,古埃及绘画中就有运动员单手将沙袋高举过头的竞技形式。

无论是奥运举重、健力举重或普通锻炼,运动员将举起的杠铃重量作为胜负依据,无疑是衡量力气的最直接方式。

近年来,力举也不再是男性专利,女性同样能通过将杠铃“举起、放下”的简单动作,收获健康体魄。

本期《大特写》带您走入健力举重的世界,从三位女郎的举重之路,探讨这项运动对女性身心灵的影响。

汤申路上段一排店屋中,有一家不太起眼的健身房。

这里每晚聚集一群健力举重爱好者,好些是傍晚6时下班后赶来的,争取睡前锻炼两三个小时。

什么是健力举重?简单来说,它包含蹲举(squat)、仰卧推举(bench press)和硬举(deadlift)三种力举姿势。

正规比赛中,选手每种姿势须分别试举三次,以举起的重量为成绩,把三项最佳成绩相加,得出总和以决定胜负。

或许有人觉得,这项运动单靠蛮力取胜,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实际上,每名选手都有量身定制的训练计划,须严格遵守以确保肌肉获得恰当锻炼。

采访当天,力举女选手李丽婷(26岁)就趁摄影师拍照时,争取完成当天的训练目标。

只见她用脚踝“夹住”七公斤哑铃,一口气完成四次引体向上,手臂力量胜过许多男性。

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体重仅50公斤的李丽婷,能硬举125公斤的杠铃,是她体重的整整2.5倍,难怪健身房朋友戏称她为“新加坡最强的女人”。

但即便力举成绩令人艳羡,李丽婷与其他力举女选手的体育生涯,却比一般运动员更颠簸,原因不外乎是旁人对力举的成见。

“健力举重很伤身”“男人才适合力举”“举重生不出孩子”……女选手承受的不仅是杠铃的重量,更是社会的眼光。

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体育与运动科学部的杨宜凡助理教授受访时,一一否定上述迷思。

她说:“力举运动的焦点,不在于锻炼出大块肌肉,而是你能举起多重的杠铃。女性会因力举而成为‘肌肉男’的说法是荒诞的。”

杨宜凡也表示,实际上,世界各地的卫生部门,都建议成人每周进行至少两次力量训练,以提升健康。18岁及以下的青年和孩童,也应每周进行至少三次可强化肌肉和骨骼的运动。

随着越来越多女性涉足力举界,是时候重新审视这项运动,在“大力士”标签外,认可力举选手的专业、艰辛与坚持。

体重增8公斤 感觉变‘巨人’

1号选手

20170710_lifestyle_weightlifting1_Large.jpg
杨瑾仪坦言,力举后体重增加,虽然不免埋怨,但她也从这项运动收获更多自信。

杨瑾仪:性格积极 不再婆妈

年龄:21岁

职业:理工学院三年级学生

体重:59.8公斤

参赛组别:19到23岁,体重60公斤以下

举重纪录:蹲举87.5公斤、仰卧推举37.5公斤、硬举87.5公斤

身高1.65米的杨瑾仪,曾是体重仅52公斤的瘦削女生。她不擅运动,连举起25公斤的杠铃都觉得困难。

在上个月的青年举重比赛Schoolyard Meet上,她却以新人姿态,在三个项目累积210公斤的总成绩,一举摘下银牌。惊人的改变,前后费时不到一年。

去年的她还只是观众,与男友到力举赛场支持朋友。不料,两人被深深吸引,开始通过互联网钻研力举技巧。

杨瑾仪说:“起初真的很辛苦,我连蹲举25公斤的杠铃都觉得吃力,但后来慢慢进步,就觉得很有成就感,毕竟每一步都是自己争取来的。”

尽管热爱力举,杨瑾仪对这项运动不是没有埋怨。开始训练后,她的体重从52公斤锐增到60公斤,许多旧衣都穿不下,更不敢穿露肩装。

也担心爱女长期力举会影响健康,经常劝说:“你看起来很大只,不好看。”

对此,杨瑾仪坦言,身旁朋友都很娇小,有时确实感觉自己“像个巨人”。不仅如此,她每周训练五天,训练时都不化妆,也让她觉得与朋友的话题越来越脱节。

尽管如此,她从未想过放弃。过去一年,置身于男性为主的力举界,杨瑾仪发觉性格有了积极的转变。

“或许因为周围都是男生,我说话的方式也受影响,比较直话直说,不像以前婆婆妈妈。”

与男友钻研力举 梦想开办健身房

与男友钻研力举,情侣成训练伙伴,话题都围绕在力举,梦想创业开健身房。

务实的杨瑾仪认为,女性力举最大的好处是增强自身力量,“买菜时不用有人陪”。

她笑说:“即使东西很重,也能自己提,不用叫上男朋友,连手推车都不需要。”

如今男友也是力举选手。她笑说,接触力举后,两人就“三句不离本行”。

“有好有坏啦,我们也因此成为更好的朋友和训练搭档,而不只是两个在谈恋爱的人。”

2号选手

20170710_lifestyle_weightlifting3_Large.jpg
李丽婷是去年“新加坡健力举重公开赛”排名第一的女选手。

不断超越自我 李丽婷:信念坚定必达目标

年龄:26岁

职业:特殊需求教师

体重:49.7公斤

参赛组别:公开组,体重52公斤以下

举重纪录:蹲举122.5公斤、仰卧推举60公斤、硬举125公斤

“在力举的世界里,如果你不一直追求进步,很容易就会被人超越。”

这是李丽婷钻研健力举重近三年的心得,听来残酷,但对好胜心强的她,却是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

求学时热衷垒球、篮球和巧固球(tchoukball)的她,2015年初接触力举,隔年便在“新加坡健力举重公开赛”(Singapore Powerlifting Open)成为第一名的女选手。

去年12月,她远赴新西兰基督城,参与“2016年亚洲/太平洋锦标赛”,与其他国家优秀选手竞技,以297.5公斤的总成绩勇夺银牌。

白天的李丽婷是一名特殊需求教师,教导自闭症孩童。

她认为,力举教会她“只要对目标有坚定信念,就一定能达成”,将此领悟转移到课堂,提醒自己别为自闭症孩童设限,“认为他们做不到某些事”。

“你必须相信自己。以力举为例,总会碰到训练不顺利的时候,但不能让一次不好的表现打击你。力举训练的就是这样的精神毅力。”

与教练沟通 学会坦诚

为确保比赛时处于巅峰状态,力举选手在赛前两三个月须密集训练,每天也要与教练沟通进展。

问及力举对个人生活的影响,李丽婷认为,如今她更愿意与家人朋友坦诚内心情绪。

“训练过程让我更明白沟通的重要。教练必须清楚我每时每刻的感受,才知道如何设计训练计划。如果我明明状态不好,却硬撑说没事,隔天的训练计划就会被打乱。”

她表示,以前面对家人和朋友,经常会隐藏一些情绪或想法。“力举教会我更坦诚地表达心情,这样对方才能理解,也才能更好地帮助你。”

3号选手

20170710_lifestyle_weightlifting2_Large.jpg
吴嘉慧认为,力举帮助她增强体力,让她在球场上更快更猛。

英式女篮选手吴嘉慧 力举提升实力 球场表现更棒

年龄:25岁

职业:法律顾问

体重:51公斤

举重纪录:蹲举60公斤、仰卧推举51公斤、硬举110公斤

自觉技不如人,英式女篮选手每周抽四天练举重,不到一年内,速度、力度与耐力都飞跃式进步,还“晋级”与前国手当队友。

12岁就接触英式女篮的吴嘉慧,是本地一家英式女篮俱乐部的球员。2015年底,她为提升球场表现,开始练健力举重。

她说:“英式女篮是团体运动,每周只有一天能聚集大家练习。我自知基础没有其他人好,因此想通过其他方式加强体能。”

结果,她表现突飞猛进,不仅更快更猛,今年更“晋级”到更高水准的球队。

她感叹说:“我不知道人们为什么害怕力举?”

对她来说,力举非但不是伤害人体的运动,反而协助她在激烈球赛中避免受伤。

“英式女篮很容易受伤……脚踝啊、小腿啊,尤其是对膝盖的损害很大。

“我认为,我之所以能保持不受伤,是因为力举加强了整体实力。我仿佛获得一个新身体,在球场上跳得更高、跑得更快,继续打破自己的极限。”

吴嘉慧形容,力举对女性而言就像是一份健康保单。“如果你变得更强壮,那受伤的概率自然会降低。”

李丽婷也说:“力举就像篮球和网球,一样属于一种运动,即使不参赛,纯粹当休闲锻炼,也对身体有益。

“如果尝试过力举后却不喜欢,那没关系,最多寻找另一个适合你的运动。但如果尝试后却爱上它,那何乐而不为呢?”

健力举重(简称力举)问与答——杨宜凡助理教授

★力举有何健康益处?

增强身体力量、肌肉量、骨质密度或骨矿密度。

★力举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吗?

如同其他形式的力量训练,力举能有效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非疾病或药物等原因导致的骨质疏松症)。前提是必须拥有正确训练姿势和进度以免受伤,并尽早开展这类运动。

★力举能有效预防跌倒相关的损伤吗?

力举可加强下半身、背部与核心肌肉的力度,提升人体平衡和协调度,避免跌倒相关的损伤。

★力举会让女性成为“肌肉男”吗?

由于性别差异,女性若不服药,无法自然获得与男性一样的肌肉量。实际上,力举选手也不希望拥有健美(bodybuilding)选手般的巨型肌肉,因为这将影响完成力举动作的能力。

★力举会影响成长或伤害内脏吗?

只要训练方式正确,力举不会妨碍成长或伤害内脏。许多专业的力举或举重运动员身材矮小是因为生来如此,也成为他们的优势(即从地面扛起杠铃的距离较短),促使他们加入或被选入参赛。

★从情绪或精神层面,力举对女性有何益处?

益处包括建立信心、感到快乐、提升抗压能力、学习克服逆境、掌握时间管理等。对一些女性来说,雕塑后的体态也能增加幸福感。但实际上,许多运动都能达到相同益处,不仅是力举。

采访侧记:女性不应自我设限

采访三位力举女将的过程中,我始终好奇的问题是“为何钟情这项运动?”

实际上,她们列举的健康益处,通过其他运动也能实现,但她们依然坚持所爱,不顾反对投身这项冷门运动。

我想,这与她们性格中潜伏的一丝叛逆心有关。正因力举长期被视为“男人的运动“,她们更希望打破僵局,为女性开拓新天地。

其实,健力举重并不比其他运动更好或更差,如三人所言,它仅仅是众多运动中的一种,有兴趣可参与,没兴趣也大可另做选择。

最重要的是,女性不应自我设限,认为只能从事某类型运动。运动无界限,每个人都有权利从锻炼中收获健康和快乐。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