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或他杀? 环境证据也很重要

字体大小:

法证先锋 完结篇

警匪片、推理剧中,法证科总让人感到神秘与刺激。不过,现实社会中,法证人员给予“沉默的证人”生命,让它们“开腔”供证,协助警方破解谜团,而搜证、化验、分析却远比想象中复杂。

《新明日报》记者走访卫生科学局应用科学司,专访法证化学与物理化验室高级法证科学家辜敬伟博士,为大家揭开法证科的神秘面纱。

法证科专家平均每年处理5起涉及枪械的案件,包括两起辅警自轰,协助验尸官判定死因。

辜敬伟博士(36岁)表示,本地法律对枪械管制严格,涉及枪械的事件较罕见,但平均每年仍会有约5起类似案件,而他接触过的就包括涉及步枪及手枪的案件。

本报之前曾报道,在2013年1月29日,辅警林桂琴(20岁)被发现在高庭厕所内中枪身亡。另外,2014年10月4日,辅警默哈纳(34岁)在樟宜机场厕所中枪丧命。在这两起案件中,两名死者身旁都有自己的佩枪。

辜敬伟表示,遇到类似案件,法证人员接获消息后,会到现场协助调查人员采集证物,接着协助验尸官判定死因,判定是自杀、意外或他杀。

进行化验后,若发现子弹属于死者佩枪,死者手上也有子弹残留物,这就证明子弹是死者发射的。再经验尸结果及血迹模式分析,辜敬伟及组员便能重组案发过程。

“环境证据也很重要,例如案发现场的空间若很狭窄,意味着里面或许无法容纳第二个人,因此可排除他杀的可能。如果死者留下遗书,法证组同事也会验证笔记样本,以确认是否出自死者之手。”

另外,辜敬伟及组员也会核对不同的人的说辞,为警察查明要调查的线索,最后出庭供证。

男子公海中枪亡成悬案

男子公海上受枪伤,抵新后不治,法证科虽介入调查,但仍成悬案。

辜敬伟分享说,化验室曾收到一颗子弹,而子弹的来源是由于一名男子在公海上中枪,结果送抵我国后伤重不治,因此需进行化验。

“子弹送来后,我们得判定射出子弹的是什么类型的枪械。不过,由于案发现场在公海,只有一颗子弹,要调查不容易,所以不是每一起案件都能查明真相。”

法证人员 须中立诚信

辜敬伟表示,要成为法证人员,中立与诚信是首要原则。

“要当一名法证人员,必须有诚信,有持续学习的心,在瞬息万变的研究中不落人后,还得有辨识模式的能力,尤其是在子弹研究上。”

他引用法证领域一位先贤的话:“法律让你成为证人,你却仍是科学研究者。你无需为受害人申冤或判定一个人有罪或无辜,而是必须以最科学的方式作证。”

完整系列报道,请翻阅15.12.2016、16.12.2016和17.12.2016《新明日报》。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