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脚车计划曝露国人丑态 共享变共摔 公德变缺德

字体大小:

共享脚踏车计划登陆本地近半年,给民众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也是一面“照妖镜”,乱停乱放、公车私用、甚至丢进水沟等各类自私行为浮出台面,让一些新加坡人的丑陋行为无所遁形,更为其他用户带来不便。

目前,有三家业者在本地提供“无车桩”共享脚车服务,除了本土公司的oBike,其他两家业者摩拜脚车(Mobike)和ofo则来自中国。

尽管“共享”概念日趋受到欢迎,吸引许多人试用,但最近脚车被滥用或遭到破坏的乱象频频发生,更暴露了一些国人的丑态。让人开始质疑,我国的优雅水平和文化素质,是不是尚未到达可共享资源的阶段?

这个推行了半年的共享脚车计划,所衍生的乱象包括:脚车被丢弃在沟渠里、脚车被“骑劫”回家、脚车被漆上新色占为己有,甚至还有人以此谋利,拿到网购平台上售卖。

针对种种丑态,oBike总经理余章彬受询时答复本报说:“的确令人感到心寒。这原本是要让所有新加坡人获益的共享服务,却遭到这样滥用。

从事研究工作的曹轶群(26岁)就有亲身经历,某次她到榜鹅水道要找一辆共享脚车,怎知连续找了五辆全都“骑不动”。因为那些脚车的零件都不见了。不是没座垫、没轮子,就是没有脚踏板。  “好不容易找到一辆,看上去完好无缺,谁知道脚车的车把是松动的,真的太夸张了。

常在休息日使用共享脚车的陆小姐(25岁,公务员)也有同感。她指出,曾在很多地方看到被损坏的脚车,让她感到非常无奈。  “我曾遭遇过脚车的刹车器被破坏,根本没办法骑。有些共享脚车采用无需付费制度,可能因此造成有人刻意滥用。如果有人需要靠这类脚车去上班,遇到这样没公德心的行为,真的很不方便。

与其严惩 不如教育

社会学家指出,要遏制脚车被滥用的现象,与其设下更多条例严惩不当行为,不如从社区层面做起,公众若见状可主动做出提醒,建立优雅社会。

共享脚车遭到破坏,针对其中原因,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恩赐答复本报询问时就表示,除了因缺乏公德心、归属感,一些用户可能觉得无需对脚车的状况负责,才会破坏“公物”。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郑宝莲受访时则表示,这类行为应是小部分用户所犯下的,不具代表性,也对其他负责任的骑士不公平。

她认为,如果要设下规定来惩罚这些行为,不是长久之计,反而应从教育方面着手。

“无需安装电眼或新制度来取缔这些人缺乏公德心的行为。我认为公众可主动观察,如果看到有人做出不对的事,应主动告诉他们这么做是不对的,如同看到有人丢垃圾,上前做提醒的道理是一样的。”

也有好心人 主动维修脚车

负面事件层出不穷,但也有善心人士,留意有问题的脚车,甚至主动把脚车带回家维修。

上个月19日,网民Syra在个人推特页面上发帖,并上载了一张父亲在维修一辆共享脚车的照片。她在帖文中写道:“我看到一辆坏掉的脚车,被停放在路边,就把它带回家让父亲维修。”

此举受到许多网友赞扬,有人留言写道,希望有更多人珍惜公物,对它们加以照顾。面簿也出现由热心人士成立的互助小组,帮助共享脚车公司,留意需要维修的脚车。

裕廊/金文泰市镇理事会也在上个月底成立一个快速反应小组(Fast-Response Team)进行全天监督,以杜绝社区里乱停车或危险驾驶的问题。

无良用户十大丑行:

1. 胡乱停放:脚车被停在道路中央分界堤。

2. 带回家用:居民把脚车搬上楼,放在住家外的走廊。

3. 重新上漆:有人公器私用,竟将原本黄色的车身,“换新衣”漆上黑色,据为己有。

4. 自行上锁:有人为共享脚车拴上自家锁头。

5. 乱丢沟渠:两辆共享脚车被丢入黄埔一带的河中。

6. 肆意丢弃:把脚车弃置在资源回收桶里。

7. 发泄情绪:一名青少年对脚车猛踩狠摔,肇事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

8. 坐垫消失:为了不让别人骑走脚车,有人把坐垫拆除,以便回来时装回再使用。

9. 拆掉轮胎:疑为了进行转卖,有人把共享脚车的轮胎拆除。

10. 上网拍卖:将共用的脚车放上网进行拍卖谋取私利。

完整报道,请翻阅2017年5月26日的《联合晚报》。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