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部姐妹岛海域 大型人工礁结构下水海洋生物添“新家”

字体大小:

裕廊集团和国家公园局联手推出的培育海礁园计划共有八个人工礁结构,到今年底,全部将安置在“小姐妹岛”苏巴达拉岛海床,距离岸边约50公尺至100公尺。

本地首个大型人工礁结构昨早在我国南部的姐妹岛海域正式下水。假以时日,这片原本缺乏生气的泥沙海底,将成为各类珊瑚礁和海洋生物的栖息乐园。

裕廊集团和国家公园局联手推出的培育海礁园(Grow-a-Reef Garden)计划共有八个人工礁结构,到今年底,全部将安置在“小姐妹岛”苏巴达拉岛(Pulau Subar Darat)海床,距离岸边约50公尺至100公尺。

大型人工礁(artificial reef)结构入水后,微型藻类等各类海洋微生物最快可在几周内出现在结构表面,待这层生物膜成熟后,海绵和珊瑚礁等生物也将在此生长。

20181109_news_reef_Large.jpg

公园局国家生物多样性中心处长(海岸与海洋)卡伦博士受访时指出,这些海洋生物最初的生长状态肉眼一般无法察觉,要等至少八个月才能看到。

每个结构分为上下两部分。卡伦说:“阳光可照进水下五六公尺深的范围。珊瑚礁的生长离不开阳光,所以我们预计珊瑚礁会聚集在人工礁结构上半部,下半部则可为其他海洋生物制造繁衍和生存的空间。”

她也指出,海洋动物都不是挑剔的生物,只要有适合的环境条件如水深和日照,它们就有机会在这片人工礁结构上“安家”。

加强保护和培育本地海域硬珊瑚种类

除了借助人工礁结构打造全新的海洋生态系统,公园局也计划从本地其他地点移植珊瑚礁到姐妹岛海域,促进珊瑚礁的繁殖;同时计划在这片海域设珊瑚培育基地,进一步保护和培育在本地海域中找到的硬珊瑚种类。

目前,全球超过三成的硬珊瑚品种都能在本地海域中找到。

国会议长陈川仁昨早也受邀见证大型人工礁结构下水安装。

陈川仁致辞时对裕廊集团和公园局的这一合作项目给予肯定,并指出这是本地迄今规模最大的特制珊瑚礁结构,这个项目能更好地提升本地珊瑚礁生态系统,为维持健康的海洋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他随后受访时也强调了各方合作的重要性,并十分欣慰看到不少私人企业积极响应人工礁计划。

该项目耗资约160万元,除了获得多家政府机构资助,11家公司企业也通过“花园城市基金”为这个项目捐款。

陈川仁说:“我们有很多其他国家所没有的(环境)局限,有时须要为此做出取舍,也迫使我们跳脱思维限制。因此,我们在各个领域,包括环境保育方面,都需要各个利益相关者协作,共同干预、改善和保护自然环境,应对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所带来的挑战。”

为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姐妹岛海洋生态园的保育工作,公园局去年设立了“姐妹岛海洋生态园之友”社群,成员包括潜水和钓鱼爱好者、科学家及教育工作者等。

海洋生态园之友主席孟瑞隆对裕廊集团和公园局就人工礁项目展开前进行的咨询工作表示赞赏。

他指出,大自然始终是无法取代的,大家经过非常谨慎的探讨和反馈,也很欣慰两家机构认真向社区伙伴寻求意见,并重视这把声音。

另一方面,“小姐妹岛”苏巴达拉岛规划为研究和教育场所,向来不开放给公众参观,但公园局考虑日后安排教育宣导活动,限量允许公众参与保育观察工作。该局也会同本地海洋生物研究和保育兴趣小组合作,一起推进人工礁生态研究。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