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敏回乡记

字体大小:

“很多年没回去了,我看那里的人都不认得我了。”

黎基(77岁)50年前从乌敏岛搬到新加坡后,就再也没回过老家了。

上世纪60年代,政府征用乌敏岛部分土地,黎基与妻子莫娇(78岁)就搬到新加坡,住在政府安排的加冷峇鲁三房式组屋,一住就是半世纪。

如今,黎基的两个儿子(40多岁)已成家立业,只剩46岁的智障养子与两老同住。养子成天在家一丝不挂,日常生活无法自理,连洗澡和如厕都需要两老帮忙。

黎基感叹道:“我的两个儿子是在新加坡出生的,之前在乌敏岛就领养了这个孩子。当时我和妻子结婚不到三年,有一天我的妹妹不知从哪里抱了个婴儿回来送给我们。养了几天觉得有点不对劲,到诊所检查才发现这孩子智力有问题,后来才听说孩子的父母也是。我本来想把这孩子送走,可是妻子却舍不得,就一直养到现在。”

屋漏偏逢连夜雨,黎基在三年前不幸患上糖尿病,动了三次手术后,截掉了脚趾。

行动不便的他从此足不出户,家里的大小事都由妻子一手包办。黎基辞掉巴士司机的工作后,原本经济拮据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令他一直心怀愧疚。

“我的妻子得过脑癌,可是我不但帮不了她,还加重她的负担。医药费很贵,我的保健储蓄不多,也没钱请帮佣。真的难为她了,一个要照顾两个。”

日子再苦还是要过,翻阅旧相簿成了黎基唯一的慰藉。

“虽然离开了半世纪,但我心里还是一直挂念着乌敏岛,那毕竟是我的出生地。希望有生之年还有机会回去,看看老朋友还在不在。”

配合“国际老人日”(10月1日),家护基金发起“闪耀黄金岁月”(Shine Through Their Golden Years)计划,协助年长者回到他们怀念的地方拍照留念,黎基就是其中一名受益者。

虽然乌敏岛距离新加坡本岛只需10分钟船程,但对体障人士来说,要从晃动的驳船跨步上岸再爬上梯级,具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家护基金联络上义工组织“乌敏无障碍”,请他们安排滚轮坡道衔接码头和驳船,让黎基坐着轮椅也能轻松地上下船。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