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鼓击出环保音乐风

字体大小:

把各种没有使用价值的空桶重新制作成鼓架,使它们发出强劲有力的打击乐声,青年创业家朱锐雄(33岁,Arthur Choo)让一堆垃圾“起死回生”,赋予了它们截然不同的功能。他也因此自创出一种名为“绿色击鼓”(Green Drumming)的全新打击乐概念。

大大小小的水桶、垃圾桶、油桶,甚至日本餐厅用过的铁板烧台面,在一阵敲敲打打后,竟然也能发出富有动感的旋律,让人听了身体也跟着摆动起来。

一手推动“绿色击鼓”概念的朱锐雄受访时说:“把无用的垃圾变成好玩的乐器,这个过程充分展现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ility)的精髓,让年轻人边玩边体会变废为宝的意义。”

“绿色击鼓”的表演形式类似于已流行多年、源自英国的Stomp打击乐风格,但朱锐雄决定带它“更上一层楼”,打造成一种具有本地特色的全民环保音乐风。

推广创意环保打击乐风潮

在这之前,朱锐雄早在2011年成立了社会企业“BEAT' ABOX”,在本地社区和学校推动源自秘鲁的木箱鼓(Cajon)。

随着我国越来越注重环保课题,朱锐雄决定乘胜出击,与有关政府部门和机构接洽,积极推动环保音乐潮流。

他说:“既然我国正在大力推行可持续的环保课题,人们也越来越有环境意识,我想不如把环保和音乐二合为一,是推动‘环保音乐风’的好时机。”

“绿色击鼓”的活动概念去年底正式推出,朱锐雄也曾带着这些环保鼓架参加2020年的跨年倒数派对,气势丝毫不输给其他表演项目。他也打算在今年内,在乌节路的SCAPE打造一面“绿鼓墙”,把空桶挂在上面,供男女老少随意敲奏,打造一波全民环保音乐风潮。

每台鼓架都是心血结晶

为了制作鼓架,朱锐雄和一帮朋友从全岛各处收集空桶,然后自己动手设计和组装,赋予它们新的使命。

朱锐雄说:“制作一台传统鼓架的材料就包括了塑料和不锈钢,我只不过是直接用塑料桶当成鼓来用。”

在朱锐雄的工作室中,摆放着七八台空桶鼓架。这些用再循环空桶做成的鼓架,外表看起来一点都不炫,但个个都有一个十分有性格的名字,例如baby-G、G-Dragon和G-Shock。名字中的G代表了绿色环保的意思。

把绿色击鼓带入校园

环保类的课外活动近年来在本地学校越来越兴盛,朱锐雄已和几所中小学展开合作,让学生也有机会玩一玩另类乐器。但他最终的计划,是希望能有一天,在学校开办一个专属于“绿色击鼓”的课外活动。

他说:“我的想法是,让学生自己收集可以再循环的废弃物,亲自动手组装,再用它来制造出好听的旋律。活动重点是让学生能全程参与,重视环保,享受音乐。”

除了普通学生,他也把目标锁定边缘少年,希望这类新颖的打击乐风潮,能为他们的生活注入更多正能量。

所有的经历都是有价值的

敢于创新的朱锐雄,成长经历也十分有趣。他从小对节奏敏感,用他自己的话说,“只要是能发出声音的东西,我都能用双手敲打出来韵律来”。

朱锐雄说:“读书不是我的强项,有点叛逆,但打击乐始终是最爱。所以过去15年,我都把时间花在街舞、玩音乐这类艺术活动上,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意义。”

他在中学时期开始对环境课题产生兴趣。

“那时我在一所新开办的中学读书,非常积极参加各类课外活动,当中就包括了生态花园(eco-garden),接触到自然环境类的知识。” 

中学毕业后,他勉强进入理工学院,选择了自己一窍不通的IT系。但没想到,学到的IT知识让他在踏入社会后,不必假手于人,自己包办一切网络行销宣传的工作。更让人觉得惊讶的是,原本不爱读书的叛逆少年,现在已是一名硕士,甚至有计划过几年再攻下博士学位。 

如今回头看,朱锐雄感慨地说,无论是学过的知识,亲历过的经验,都是为未来的机遇所做的准备。他也希望以此鼓励年轻学生,好好体验生活,因为所有的经历都是有价值的。

点击视频来了解朱锐雄的“绿色音乐”。

智慧全在指尖上 
早报校园 zbschools.sg 是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数码平台。它汇集学生报旗下《小拇指》、《大拇指》和《逗号》的精彩内容,通过深入浅出的报道,让中小学生轻松读新闻。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