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视角

交流站:面对教育,用爱还是纪律?

字体大小:

在“内卷”风肆虐的教育环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激烈讨论的课题:要让孩子变得更好,究竟是该给予更多爱,还是用纪律约束他?我坚信,爱心是更佳的选择。

要强调的是,这里的爱与纪律都是适度的,不是溺爱也不是指过分管束。我要探讨的是两者在“质”上的差异,而且是要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首先,对一个孩子进行爱的教育,给予理解与关怀,从个人方面,他能感受到正能量:学习别人爱他的方式,从而知道如何爱惜自己,进而爱他人和爱这个世界。家长的支持会让孩子更自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让个性自由驰骋。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性格和多元的兴趣,让他们产生自我认同感,感觉自己与他人不一样。

同时,被爱的孩子往往能够感受到更幸福的人生,使他们感到愉悦,能全面发展自我,无论做什么事都能体验幸福感和满足感。他们容易与人沟通合作,在社会上擅长处理情绪,找到自己的定位。基本心理需求在家庭得到爱的满足后,孩子会更有探索世界的勇气与热情。他们能把心中的爱提升为动力、创造力和同理心。

现今的大环境都在推广科技发展、人工智能和世界地球村的概念,这些都需要极大的创造力、勇气和果敢的能力。我们会发现学业成绩已不是选拔人才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很多人都能考取好成绩,但唯有拥有独特品质的人才能脱颖而出。

若一个孩子从小面对的主要是纪律教育,家长偏向严格要求孩子遵守规定,日后大概率会变得善于规划、执行力高和非常务实。他们或许成绩优异,道德感强,也会有很多优点。他们更习惯循规蹈矩、认真做事,绝对会是教师想要的好学生、老板想要的尽责员工、社会想要的好公民。从理论上来说,也能过上理想的生活;但这样的人太多了,除了办事效率高,就难有其他吸睛之处,反而可能被埋没在人海中。

有些人会反驳,认为守纪律是更保险的作风,成绩好、三观正,最差也能混个铁饭碗,有生活保障。然而,若没有出色的个人特质,也可能连饭碗都抢不到。现在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理想工作也不足为奇,有些人无论怎么努力,就是无法抓住别人的视线。各行各业如今竞争激烈,企业都想要创新,那么相对于充满热情自信、创造力强、能灵活变通的人,只会守规矩的人,可能就会黯然失色。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见人们抱怨生活过于死板和压抑,在落入程序化的工作流程后,只会觉得每天的工作都在消耗自我,得不到满足感。在快节奏高竞争的时代,人们在人生的岔路口该如何选择,取决于有没有一份果敢和理想。

梵高说过:“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这正是爱能带给孩子生命力的意义。相对于纪律,爱是人生更本质的东西,也是孩童时期最需要的宝藏。我认为,若想让孩子变得更好,应当给他更多的爱,而不是用纪律约束他。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