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智慧:要逃去哪里?

字体大小:

“为了外境的缘故,我们要搬到什么时候为止呢?”

星云大师说:分享故事:佛陀与弟子入舍卫城乞食,正好遇见怀恨佛陀的人,这个人立即大声和街上的行人谈论许多有关佛陀的恶行。其中一位弟子看见了,很生气对佛陀说:“这里的人没有善根,我们不如离开此处,到一个人心善良的城市吧!”佛陀反问他:“如果搬到别的地方,还是有人憎恨,那么你要怎么办?”弟子答道:“我们再搬到别的地方去!”

佛陀说:“为了外境的缘故,我们要搬到什么时候为止呢?这不是究竟之道啊!唯有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法:如果我们受到轻贱,心不动念,以忍止诤,护于口,行于心,直到他们不再轻贱为止。”

佛陀接着说:“有修为的人,安忍如大地,不应该受毁誉褒贬,而动摇意志。世间的好坏,不过如水上泡沫,乍起乍灭,哪里会恒常不变呢?”

转化

明朝著名诗人唐寅(也就是唐伯虎)的《警世诗》这样写道:“世事如舟挂短蓬,或移西岸或移东;几回缺月又圆月,数阵南风又北风;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事痴呆半作聋。”在布满泥尘的人间,我们如果能在心中启建慈悲道场,就能做到步步少染尘埃,也就不会那么容易被外境所牵引。

我们生活周遭一定有很多的人、很多的事、团体,都能影响我们。这些外境会有阻碍的,但也会有成熟心志的,条件的好坏并不重要,重点是我们如何运用,并将它转化成为自身成长的力量。

肮脏污泥也能生出清净的莲花,所以,不论外境时间、环境好坏,只要我们能正面思考、转化,都能给予我们价值,引领走上光明大道。

毁誉

然而,世人就是容易对境生迷,要能勘破境界,不是光是嘴上说说就可以通透。《法句经》的这四句偈:“一毁一誉,但为利名,明智所欲,唯称是贤”,讲的是一个毁谤、一个名誉,一种利益、一种称赞,说明我们人往往在毁誉、名利里患得患失。然而一个有智慧的人,并不会因为他人所加诸于己的毁谤、名誉、利益、称赞而动摇自心。对他们来说,自身的道德、慈悲、智慧能受到肯定,才是最重要的。

外境再怎么影响,有三种东西都必须控制:情绪、语气和行为,能够做到,我们其实已经不会那么容易被外境所控制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