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葆:读烹如梦记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陈荣《入厨三十年》书封面。(李天葆摄)
陈荣《入厨三十年》书封面。(李天葆摄)

字体大小:

读着,而不必吃,而就算设法去寻,依旧是相近之物,并非原来的从前,可从前种种,因为逝去,于是眼里梦里,总是完美无缺的。

疫情肆虐,民间吃的事俨然变成大事。近来小友说网上订购面粉粿,运送费颇为不赀,所得之食,透明塑胶盒子里的面粉粿层叠相黏,倒出来,已是成了盒子模型形状之糊稠面团,可也得硬着头皮舀起充饥——世风遽变,通膨之后,小吃熟食起价,买回去,分量小,材料也用少了,粽子里少放栗子,或者咸蛋黄小了,几乎吃不到,仅仅是淡淡咸蛋气息……比起前阵子老店食肆关闭,人们记忆的美好饮食逐渐归来,现实里的味道则随时崩塌,从前俯拾即是的好东西,也就转身化为历史,芸芸众生集体呼唤口舌的眷恋,回不来,可幸好谈一谈,说一说。前阵子看到赵元任太太、杨步伟女士的《中国食谱》,从英文翻过了的译本,1948版本和后来1968年增订版合起来,前面有胡适和赛珍珠的序——是写给当年的美国太太们看的,看着来学中国菜。多年后还译成中文,精装本,粉豆绿硬皮,可里内的菜式就算是家常,如今恐怕也式微,又或做起了已经不是那回事了。好几年前兴起看江献珠的古老菜肴书籍,她是广州江太史公的后人,她家里的盛宴如今不在,重写出来一篇篇都是工夫菜。之前还有个陈梦因,一部食经,重新引起风潮——可我们觉得那是个遗失在时间厨房的陈年食谱。纵使手把手教,再好吃再著名的佳肴,流传中断也就中断,这些书仿佛是画工,将过往出现过的锦绣菜肴一一设色描绘,留住细节。那时空存在过的香气余味不复存在,文字何止是第二手,且隔着纸页,描摹得接近真实,也是依靠想象来填补这份美好。仿佛越发接近虚幻。这一类的阅读,以字里行间遥想埋藏年月的美食,一如太史公蛇羹,煮柚子皮,还是各地道地菜式,一碗狮子头,一道溜黄花菜,木犀炒肉丝,当下都有,可当年做法想必不一样,连材料也未必一模一样——我们未必要在现实里一一寻觅,在阅读文字时已经在脑内漫游完成品尝了。阅读的烹煮,追想的试吃,宛若奇异的旅程。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