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职业倦怠

医生职业倦怠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在疫情之时更为严峻。(iStock图片)
医生职业倦怠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在疫情之时更为严峻。(iStock图片)

字体大小:

调查报告显示,20%的基层医生患有焦虑症,80%有职业倦怠迹象,这与工作程序急速变化,个人防护方面所带来的身心压力,担心个人受感染累及亲人等因素相关。

众所周知,医生的培养时间比其他职业长,日常工作节奏快,精神高度紧张,加班简直就是“家常便饭”,更有急诊被召回医院连夜奋战,不胜枚举。久而久之,一些医生不免对这个职业产生倦怠。

见习时期照顾44个病人

刚大学毕业的年轻医生初入公立医院工作,秉着为病人、社会服务的一腔热忱,拥有精力旺盛的身体,工作积极向上,甚至可连续战斗,虽经历着身体和心理上的考验,依然能忘我工作。

记得本人刚刚毕业成为见习医生时,一个人负责照顾全病房44个病人的病况,每天6点半到医院,晚上10点才回到家里,身心俱疲。除了日常工作,还要参加轮流值班。见习医生值班是从早上8点直到次日下午2点下班。当年,每个月6至10个夜班不足为奇,除医院免费提供晚餐外,没有其他津贴。值班日就相当于新兵周末晚回军营报到的心情一样,心里郁闷,愁眉不展。见习期间,除了对医生的体力和毅力都几乎是极限考验外,由于工作时间长和工作量大,也极大地影响了吃饭、休息、个人生活、社交和陪伴家人。进入心脏专科培训后,工作强度更是“雪上加霜”,值夜班后第二天还得继续工作到正常白班下班时间。

那时医生短缺,前两年培训没一天休假,还创下连续值班五天的纪录。业余时间还要抓紧时间读书备考,回首那些年,简直是几乎“不人道”的“魔鬼式的训练”。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当年拼搏奋斗,不断学习,充实知识,累积丰富的临床经验,锻炼出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换来几十年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本领。

虽然在本人对医学的一片热忱和太太全心支持和陪伴下,才走出了这一路的艰辛,然而其中的某段时间,也不免倦怠。更不要说心理脆弱、意志不坚者,所以医生职业倦怠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在冠病疫情之时更为严峻。

职业倦怠是指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导致的一种负面情绪反应,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员工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新加坡心理卫生学院2020年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的基层医生患有焦虑症,80%有职业倦怠迹象,在政府诊疗所的医生占比较高。这与工作程序方面的急速变化;个人防护方面所带来的身心理压力,工作量激增,担心个人受感染以及累及亲人感染等因素相关。私人医生也可能因为收入减少,诊所防护设备不全,加上不断更新的卫生部指南倍感压力而形成焦虑。

医生工作压力大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在选择走这条路时不要只看到光辉荣耀一面,而是要以赤诚热情的正面心态去迎接医学道路上的荆棘挑战。职业紧张和健康息息相关,适度的紧张能形成一种推动力提高工作效率有益健康,反之,如紧张过度则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工作能力下降,缺勤率升高,严重者还会导致职业性生理和心理伤害。职业紧张产生的先兆包括:工作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工作差错增加,疲乏,食欲不佳,睡眠失调等。如职业紧张无法得到有效缓解,可进一步发展成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概念

职业倦怠目前研究包含三个维度概念:情感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以及个人工作成就感低。情感衰竭是指个人情感过度消耗,精力不足,体现在不能如以往一样为病人提供良好服务而导致紧张和挫败感。去人性化的体现是消极倦怠,对服务对象冷淡、过度疏远、负性态度、拒绝交往,对待工作消极。这会严重影响病人护理质量,威胁病人安全,增加诉讼概率,病人满意度下滑,医患沟通分歧,增加医疗系统负担如缺勤、离职等。个人成就感低是指个人对自己有负性评价,觉得没有能力完成工作任务,工作上没有作为,一事无成,无法与别人媲美,无趣。职业倦怠发展下去会出现抑郁倾向和焦虑等多种心理精神性疾病,后果不堪设想。

下篇:营造利于工作的环境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