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你患上了胃癌

超过六成胃癌病例是在第三或第四期时才发现。(iStock图片)
超过六成胃癌病例是在第三或第四期时才发现。(iStock图片)

字体大小:

“蔡先生,活检报告结果出来了。对不起,我们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得告诉你,你患上了胃癌。”说到这儿,我就此打住,让蔡先生夫妇有时间接受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消息慢慢沉淀了,接着是一阵抽泣声。我趋前安慰他。

记忆中第一次与蔡先生见面,是因为他在例常验血时发现贫血而受主治全科医生转介到樟宜综合医院。除此之外,他并没有其他症状。蔡先生六十开外,除了长期有高血压问题,健康状况并无大碍。他才刚退休不久,劳碌了一辈子后正准备享清福。

我建议他做一次消化道内窥镜检测,贫血最常见的其中一个导因是肠道因为溃疡或肿瘤出血。内窥镜检测结果显示,他的胃部有一处出现溃疡现象,间接性少部分出血,因而导致贫血症状。对溃疡的进一步活体组织检验,证实这属癌性。

初期被误为不良饮食问题

胃癌是当前新加坡五大致命癌症之一,全球每年约有80万人死于胃癌。超过六成病例是在第三或第四期时才发现,而这时候还能活过五年的概率少于40%。相比之下,能在病情第一期时确诊,活过五年的概率高达94%。

胃癌的症状初期不怎么具体,包括消化不良、胃灼热、腹痛、胃不适、胃胀气、反胃或呕吐,往往让人误以为是不良饮食习惯所导致。然而,一些症状如食欲不振,吃得少却容易撑,进食后感觉食物难消化,非自愿性体重骤减,就应该多加警惕了。患者也可能像蔡先生一样经历消化道出血而演变为贫血现象,尤其当胃部出现溃疡时更是如此。

近几年来,本地胃癌病例已从1990年代的21.7%降至9.8%,原因跟饮食习惯改变、盐分和加工食品摄取量减少有关,也因为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是一种寄生在胃内的细菌,新加坡有三成人口体内附有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在人类胃部滋长,引发胃溃疡、尾部慢性发炎,演变为胃癌的可能性很高。幽门螺杆菌可通过体液或受污染的食物和水源等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其他可能引起胃癌的风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和家族病史。

蔡先生后来接受了电脑断层扫描,确认癌细胞扩散的程度,以及是否影响到其他器官。万一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其他器官,无法进行积极治疗,我们就会转而集中通过化疗和放射治疗提供慈怀护理疗程,让胃癌第四期患者可以比一般不接受治疗情况下半年到一年的寿命期更长。

第三期仍可动手术治疗

“黄医生,我是第几期?”蔡先生问道,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看起来像是第三期,因为癌肿瘤只集中在胃部和周边的淋巴结,并没有扩散。蔡先生,这其实是值得庆幸的消息,这表示你的病情有机会通过手术治愈。”

我进一步向蔡先生说明手术性质。以他的情况来说,标准疗法是动手术切除部分胃部和周边淋巴结。如今科技发达,这类手术很安全,视肿瘤大小,可以用锁孔或腹腔镜手法进行。术后再由一组包括肿瘤学家和外科医生在内的跨部门医疗专家评估制定进一步疗程,一般涵盖术后化疗和放射治疗,以降低癌症复发的风险,延长患者的寿命。

术后仍可享用美食

蔡先生看起来有些犹豫,我能看得出来他心里还有一些更大的顾虑。“黄医生,我在术后还能如常吃东西吗?尤其是我现在喜欢吃的食物,将来还能吃吗?”

这是很多患者经常会问的问题。享受美食,对许多人来说是人生一大乐事,而一想到术后可能从此不能再随心所欲满足食欲,难免让患者对胃部切除手术裹足不前。

我尝试安抚蔡先生心中的恐慌,向他解释,即使切除了部分胃部,甚至整个胃都没了,我们的身体还是能通过小肠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大多数患者在术后都能如常生活,也能继续享受他们最爱的美食。只是术后患者必须适应少量多餐,多摄取蛋白质和铁,避开高糖分饮食,因为糖分过高可导致腹部抽搐疼痛、心悸、冒冷汗和腹泻。我也向蔡先生保证,营养师会在术后引导他如何调整饮食。

蔡先生最后决定按我建议的疗程接受手术,离开诊所时显得平静许多。术后,他的复原情况良好,目前正在接受术后化疗。我在一个月后再见到他,问他身体如何了,吃得好不好。他很开心地说自己之前对手术的恐慌是多余的,也毫无根据;而他午餐时就刚吃了一盘自己最爱的云吞面。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