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敏与王安祈: 用京剧 打造一个文学剧场

魏海敏(左)与王安祈多年来合作无间,开拓京剧的新可能。(龙国雄摄影)
魏海敏(左)与王安祈多年来合作无间,开拓京剧的新可能。(龙国雄摄影)

字体大小:

华艺

2月12日-2月21日

由台湾国光剧团呈献的《百年戏楼》2月17日(星期三)晚在华艺节上演。演出前一天,该剧主演魏海敏与艺术总监王安祈接受本报专访,畅谈该剧的创作,以及用京剧打造文学剧场,努力让每部作品成为文学精品,让京剧作品有更深层反思意义的理念。

陈宇昕/报道

师承、创新、背叛与赎罪,砌成一栋《百年戏楼》。

舞台上,知名文武老生唐文华(饰白凤楼)与盛鉴(饰小云仙、华云、华长蜂)几次高呼:戏台下的不圆满,都要到台上去圆——道尽伶人戏子命途的坎坷,戏里风光,但台下个人生命却无从安置。

下半场,京剧界大名鼎鼎的梅派青衣魏海敏(饰茹月涵)终于登场,一念一唱让戏迷魂牵梦萦。魏海敏饰演一个文革期间为求自保背叛师父的女演员,十年浮沉,政治浩劫告一段落,她终于找到师父的儿子,指定要他合演《白蛇传》,展开了救赎之旅。

魏海敏悠悠唱道:“西子湖依旧是当时一样,看断桥、桥未断、我寸断了柔肠。”——是白素贞的断肠,亦是茹月涵的断肠,愁恸加倍。

国光剧团艺术总监王安祈,也是《百年戏楼》的编剧之一,对她而言,这出戏的设计,通过互文的方式,勾连了话剧框架与传统京戏经典,生发文学性的高度。其实整部《百年戏楼》亦采用了这样的方式,虽是新编剧,但所有唱词都是传统折子,一字不改,唱做念打一丝不苟,让观众在新与旧的对话、拉扯之间,重新审视京剧的艺术。

探索“戏子”不为人知的阴暗面

《百年戏楼》创作于民国百年之际,但王安祈并不希望写一部百年英雄史那种虚无缥缈的作品,于是回归人性,探索“戏子”不为人知的阴暗面。她说,许多演员在排演时都不禁涕零,不是因为戏的悲剧性色彩,而是真切勾起许多感触。

王安祈、魏海敏与导演李小平,这20年来合作创作了许许多多教人眼前一亮的现代京戏,《百年戏楼》之后还有《孟小冬》《水袖与胭脂》,构成“伶人三部曲”,备受好评。其他还有《金锁记》与《王熙凤》,改编文学经典,都成功揉合了新与旧,探索人性幽微。

《百年戏楼》里小云仙那种海派的创新精神,以及他意图改变却备受现实压迫的情况,似乎也隐喻了国光剧团这些年创新京戏必须面对的各种挑战。

访谈时我提到“叛逆”一词,魏海敏严肃地指出我概念上的谬差,对她来说,戏剧是有生命的,戏剧会随着时代走,因为社会的审美观念也在变,她说:“我们不是在改变京剧,而是在挖掘京剧的更多可能性。”

魏海敏认为戏剧本就很丰富,戏剧就是演绎人生,人生没有什么限制,也没有固定格式,作为演员,他们只是去探索。

编导演三者并重才能创造更多好戏

1986年,魏海敏与吴兴国、当代传奇剧场合作,演出了改编自莎翁经典《麦克白》的新戏《欲望城国》。魏海敏是个重承诺的人,她当时答应了吴兴国,才有了是次新尝试。她说,她会愿意去改变自己,其实是当年演出后得到反馈,尤其是发现许多年轻人喜欢,让她愿意跨到另一个领域去耕耘。

30年后回看,那个决定是正确的。

《百年戏楼》里有一段,小云仙与白凤楼在创新的问题上起冲突,白凤楼告诉他,要把祖宗的东西学全了,才来谈创新。退到戏外,当今许多人都在谈创新,但没有深厚的底蕴,怎么发掘新意?国光剧团里演员各个功底扎实,套的是现代的舞台叙事、剧场意象,唱的是京戏的精髓。传统的深植加上精心的创意,才能如此感动观众。

魏海敏说,京剧里有许多程式化的套路,那能帮助演员练就唱戏的身体。不过程式化不代表一定要死板遵循,扎实的功底能帮助演员创造角色。现代戏没有水袖、马鞭,那么演员就要根据角色创造新的意象。

这或就是白凤楼所指的道理。

以往人们看戏就是看角儿,但魏海敏几十年实践下来,认为编、导、演,三者并重的创作与演绎架构,才能创造更多更好的戏。

对于未来,魏海敏希望自己能演更多有疗愈效果的戏。她说,华人这百年来,面对战争、政治动荡,内心充满哀伤与愤怒。她希望能演一些戏,让人觉得有趣,同时能深刻自省。

台湾的特色,就是人文的精致度 

谈到京剧在台湾的发展,王安祈常自问:为什么观众要看台湾的京剧?看北京的不就好吗?

王安祈是著名的戏曲研究者,现为台湾大学特聘教授,出版多部戏曲相关学术论著,1985年起开始新编/创作京剧,2002年起担任国光剧团的艺术总监。

她说,剧团不能永远只演《王宝钏与薛平贵》,必须找到台湾的特色。

在王安祈心中,台湾的特色,就是人文的精致度,她要用京剧打造一个文学剧场,努力让每部作品成为文学精品,探触人性的每一个角落。

台湾作为岛屿的海洋性、开放性,为王安祈、魏海敏等人提供了包容创新的园地,不过近年台湾趋于内向,王安祈也表示忧心。

在大学里教书,王安祈能够感觉到学生们的态度,对理想的追求都有所不同了。

“但这让我越发想用艺术,吸引观众去思考一些东西。”

她要让京剧作品,有更深层的反思意义。

国光剧团每年都有一部新创作,王安祈很感谢本地观众仍记得六年前剧团来新演出的《金锁记》与《王熙凤》。剧团这几年也以清宫为背景创作新剧,《康熙与鳌拜》在台湾获得不俗反响,王安祈希望来年有机会,再把这些剧目带来新加坡分享。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