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加紧对抗电子罪案

字体大小:

社论 

警方日前公布的2017年罪案统计显示,传统罪案的数量创下1984年来的最低点,电子商务罪案数量和涉案金额下跌,“假公安”诈骗案和涉案金额更是大减,是值得欣慰的发展。然而,整体而言,电子罪案的数量和损失依然有增无减,出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趋势,显示网络犯罪情况越来越严峻。

2017年“假公安”骗案数量比2016年大减超过六成,涉案金额也减少近五成。“假公安”骗案大幅度减少,是警方与社会各界通力合作的成果。警方不遗余力捉拿“钱骡”,多次成功阻止赃款汇出国,同时加强公众教育,以及传媒广泛报道这类案件,使得诈骗集团知难而退。

尽管整体犯罪情况有所改善,但网络犯罪依然严峻。犯罪分子的干案平台日渐从现实世界转移到虚拟世界,使得传统犯罪与网络犯罪出现此消彼长的趋势。

网络爱情骗局的情况尤其严重,从2014年的198起,增至2015年的383起、2016年的635起和2017年的825起,涉案金额在过去三年也不断翻倍。虽然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从2015年的93%增幅,放缓至2016年的66%,再放缓至2017年的30%,但绝对数量还是偏高的。

近年新出现的“假公安”骗案尽管数量和金额减少,但案情依然恶劣。去年11月,一名58岁妇女误信“假公安”正在调查她洗黑钱,一周内被骗光540万元毕生积蓄。今年1月,一名32岁女子同样误信“假国际刑警”,被骗3万2000元。由此可见,假公安骗案受害者并不局限于乐龄人士,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人也容易上钩。

电子罪案也包括个人资料、信用卡资料等机密和敏感资料泄露的问题。在网络化、无纸化、无现金化的时代,个人资料泄露将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犯罪问题。它将影响人们对网络安全的信心,打击无现金交易的普及化。信用卡资料泄露遭盗用,尚且可以要求银行发出新的信用卡,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等个人资料一旦泄漏,则祸害无穷,如果身份遭盗用,对个人信心的影响是难以恢复的。

此外,越来越多人的手机面对垃圾短信、即时通信应用如WhatsApp垃圾信息的轰炸,发送垃圾信息者包括大耳窿、赌博网站业者等,一些垃圾信息甚至来自柬埔寨、印度、中国、俄罗斯、埃及、英国等国的手机号码。大耳窿如何获得本地用户的手机号,如何利用外国手机号发送垃圾信息,都有待执法单位调查。

不过,警方是否有足够资源调查这类大耳窿广告短信,也是一个问题。《个人资料保护法令》只对自觉守法的个人和正当企业有制约效果,对于非法组织和个人似乎无计可施,这使得“谢绝来电”登记形同虚设。执法力度不够,只会使得这些违法者越来越猖狂。

早在2001年宽带网络出现初期,警方已预见科技犯罪将成为未来罪案的主流趋势,成立了刑事侦查局科技罪案调查组,2015年又成立了网络罪案指挥中心,汇集各方资源共同应对科技犯罪。警方过去两年也为网络犯罪调查投入多一倍的资源,但防范网络罪案需要多方投入,除了执法部门,传媒、非政府组织、国民都有义务。网络骗案持续增加的其中一个原因,是部分国人对信息漠不关心,对很多事物缺乏判断能力。

电子罪案跨国界、跨司法管辖区,干案手法层出不穷,快速演化,罪犯可以跨境干案或干案后迅速离境,增加了执法难度。然而,电子罪案持续增加,且出现越来越多诸如滥发垃圾信息的轻微犯罪,我们必须投入更多资源,加紧对抗因网络特点而出现的细分领域电子罪案。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