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正视致命车祸上升现象

因车祸死亡的年长者增加,反映本地社会无情的现实。(档案照片)
因车祸死亡的年长者增加,反映本地社会无情的现实。(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根据交通警局2月20日公布的2023年全年交通数据,去年的致命车祸事故和死亡人数分别为131起和136人,为七年来最高;电单车和老年人死亡人数大幅上升,比上一年分别多出44%和13%,导因包括闯红灯、超速和酒驾等。这一现象令人担忧,更值得重视。本地社会以治安良好享誉全球,但在公路上死于非命的人数增加,表明社会安全仍然存在一块短板,必须改善。如何提高交通安全,有赖社会所有成员参与。

因车祸死亡的年长者增加,反映本地社会无情的现实。新加坡即将进入超老龄化社会,人口中每五人就有一人超过65岁。年长者体力退化,面对突发状况时反应较慢;同样的,由于体力不如从前,他们倾向于抄捷径,过马路时不愿多走几步使用交通灯或斑马线。因此,当局打造乐龄安全区(Sliver Zone),改善道路设计,减缓车速,类似做法有必要推广到更多社区。司机也必须明白,路上行人有越来越多年长者,所以开车得更小心。

致命车祸数量上升,或许与后疫情时代,人们恢复正常生活,有更多外出和社交活动有关。此外,生活习惯的改变,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可能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比如不少行人过马路时还在使用手机,对周围路况变化缺乏安全意识。再者,疫情封控期间快递服务需求增加,至今路上还常见快递员和送餐员匆匆的身影。他们有些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有时并不完全遵守交通规则。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更多车祸。

另一个必须重视的现象,在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加重了都市生活的心理压力。都市人生活节奏偏快,且普遍缺乏耐性,无论是司机或行人,似乎都在赶时间。这或许能解释为何超速和闯红灯导致的致命车祸上升。但这些危及他人生命安全的行为,必然是法律所不容许的。交通警局局长陈新兴就警告,当局会严厉对待罔顾交通规则的公路使用者,但也呼吁所有人在出行时要有耐心。

新加坡日益成为外国人喜欢来旅游甚至定居的城市,加上人口政策包容新移民,公路上因此有更多非本地人,无论是司机或行人。虽然他们绝大部分都奉公守法,但由于他们或许还不熟悉本地的交通默契,所以也更容易发生意外。饮酒文化的普及,可能也与此有关,这使得酒驾和因此而发生的车祸概率增加。所以,外地人有必要多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尽快理解本地的公路文化,这于人于己都善莫大焉。

吊诡的是,汽车技术的突飞猛进,恐怕也是车祸率上升的肇因之一。尽管汽车的安全设计和系数越来越高,使司机的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但新一代汽车的速度和动能都更强,这对司机和行人的反应快慢都构成挑战,一不留神就容易酿成大祸,特别是年长者。最新的研究发现,电动车因电池而导致车身更重。这在发生交通意外时对行人更为致命,值得当局关注。

当局有意强化执法和对违规司机的惩罚,包括设置更多的测速机阻吓超速和闯红灯行为。这固然是必要之举,毕竟总有少数只吃罚酒的人,但治本之道仍然在于加强公路安全措施和意识。这就须要长远的规划和准备,以及持续的教育与宣导。交通安全对于像新加坡这样高度发达的城市,关系到几乎所有居民的利益。因此,这必须提升到国家层面的高度,让所有人每一天都能够安心出行。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