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罚合适吗?可以体罚吗?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有些父母认为不打不成才,甚至认为打是疼骂是爱;有些认为决不能采取体罚,教育孩子必须以爱为出发点;有些则认为适可而止的体罚可以让孩子吸取疼痛的教训。体罚与家暴或虐待是一线之差。打手掌、打屁股是体罚的一种;拳打脚踢、藤条鞭打下手过重,足以构成家暴或虐打。本报报道过不少父母虐打孩子被控上法庭和判监的新闻,由此可见,过度的体罚是一种刑事罪。鞭打、责骂或公开打骂孩子,即使不构成虐打,也面对这么做是否恰当的争议。打骂的过程若没有说道理,解释犯错和体罚的原因,则体罚是徒然的,甚至可能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现在的孩子因为从小接触各种信息而早熟,不恰当或过度的体罚可能产生教育反效果。父母打骂孩子容易情绪失控,体罚升级为虐打,对亲子关系有害无利。美国《家庭心理学》杂志去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一个人小时候被打得越多,成年后越有可能表现出反社会行为,患精神疾病的风险也较高,他们成年后也更容易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体罚。这印证了对体罚认同会代代相传的说法。因此,若可以,还是应该避免体罚孩子,别让体罚一代传一代。
请LIKE我们的官方面簿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