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者的当务之责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民国时期历史人物汪精卫一直背上“汉奸”骂名,主要是抗战时期他“求和”,和主战派形成强烈对比,而战争的结局是日本投降了,“求和派”自然而然成为众矢之的。


“引刀成一快,莫负少年头”,青少年的汪精卫何等豪迈,他曾经执行暗杀摄政王载沣,计划虽然没有成功,但这种自杀式的暗杀行为,本身所表现出的自我牺牲精神,奠定他早年享盛誉的基础,所以他绝非贪生怕死之辈。


一个视死如归的风云人物,怎么会落得个晚节不保?平心而论,就以当时的客观事实作评估,汪精卫避免“生灵涂炭”的求和有其正当性,因为当时中日军事力量差距太大,这种不成对比的战争胜负分明。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