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一方

郑海娇:沉浸式的梵高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字体大小:

自5月看完Van Gogh: The Immersive Experience以来,我一直问自己看到的是画家的人生和作品呢,还是高科技如何呈现艺术?前者的重点是梵高,后者则是科技本身——如果目的是后者,那换了人物也无妨。我更思付,之前对梵高不太熟悉的人来说,若用心品读每一幅画作旁边的详细介绍,会不会心疼他?

梵高若穿越到21世纪的今天,也可来一次“沉浸式体验”。走进画展,随着梯级和走廊转弯,一路看着十载36幅自画像,梵高必定感叹。毕竟,自己被世道形塑的忧郁、憔悴、孤独和彷徨都印在画布上。当时手头拮据,找不到模特儿,却又想练习画人像,就只好画自己了。今日迂回曲折的心境重现,快步路过的人仍旧无动于衷。

读着展览厅现场写着“敏感” “天才” “一生颠沛流离” “不被赏识”等世人眼中的自己,梵高觉得有些许的讽刺吧。但他肯定会将弟弟提奥拉来一同看展,悄声对他说,你就是我一生的知音,是我经济和精神支柱,更是17年来我剖心书信的收件人。我的高光时刻,外人着实不懂。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